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22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如荼如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旗子,擺好大鼓。常,一種繪有日月的旗子。鼓,樂器名。一種用皮革蒙在中空的木桶上所製成的打擊樂器,聲音洪亮。 (17) 方陣:士兵排列成方形陣勢。 (18) 裳:人下身穿的衣服。 (19) 旂:音ㄑ|ˊ,一種在旗旒上畫龍,並在旗竿竿頭繫鈴作為裝飾的旗子。 (20) 白羽之矰:用白色羽毛裝飾的箭。矰,音ㄗ間A繫有絲繩,用以射鳥的箭。 (21) 秉鉞:拿著大斧。鉞,音ㄩㄝˋ,一種形狀似斧的武器,但較斧大,多用作禮仗,以象徵帝王的權威,也用為刑具。 (22) 中陳而立:站在中陣。陳,同「陣」。 (23) 左軍:古代軍陣編制,分左、中、右三陣。左軍指左陣之兵。 (24) 旟:音ㄩˊ,古代...
塞耳偷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掩耳盜鈴」之「鈴」,典源作「鍾」。「鍾」同「鐘」。春秋時,晉國的范吉射被智伯消滅後,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鐘,想把他偷走。可是這鐘實在是太大了,根本無法背走,於是就打算把鐘敲碎後再一塊一塊的拿走。可是一動手敲,鐘便發出洪亮的響聲。他怕這鐘聲會引來他人的搶奪,於是急忙將自己雙耳摀住,以為這樣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後來這個愚蠢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掩耳盜鈴」,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出現「掩耳盜鈴」的書證如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
掩耳偷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掩耳盜鈴」之「鈴」,典源作「鍾」。「鍾」同「鐘」。春秋時,晉國的范吉射被智伯消滅後,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鐘,想把他偷走。可是這鐘實在是太大了,根本無法背走,於是就打算把鐘敲碎後再一塊一塊的拿走。可是一動手敲,鐘便發出洪亮的響聲。他怕這鐘聲會引來他人的搶奪,於是急忙將自己雙耳摀住,以為這樣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後來這個愚蠢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掩耳盜鈴」,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出現「掩耳盜鈴」的書證如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
弄獐宰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李林甫。唐玄宗宰相李林甫誤將「弄璋」寫成「弄獐」,故稱。見《舊唐書.卷一○六.列傳.李林甫》。後用以稱沒有文化的權貴。清.洪亮吉《北江詩話》卷三:「弄獐宰相,伏獵侍郎有詩文世,職是故耳。」
八大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清代駢文八大家。即袁枚、邵齊燾、劉星煒、吳錫麒、曾燠、洪亮吉、孫星衍、孔廣森八人,皆長於駢文,吳鼒選為駢文八大家。
竊鈴掩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掩耳盜鈴」之「鈴」,典源作「鍾」。「鍾」同「鐘」。春秋時,晉國的范吉射被智伯消滅後,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鐘,想把他偷走。可是這鐘實在是太大了,根本無法背走,於是就打算把鐘敲碎後再一塊一塊的拿走。可是一動手敲,鐘便發出洪亮的響聲。他怕這鐘聲會引來他人的搶奪,於是急忙將自己雙耳摀住,以為這樣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後來這個愚蠢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掩耳盜鈴」,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出現「掩耳盜鈴」的書證如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
別有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聾、半啞的狀態,〈吳穀人祭酒枉過草堂邀稚存味辛同集〉即其晚年詩作,從詩名可知此詩所記為趙翼與吳穀人、洪亮吉(稚存)、趙懷玉(味辛)相聚共飲之事。當時他應已是七十餘歲的老翁,在座數位也俱是髮蒼鬢白,使他不由得生出人事更迭的感歎。詩中所提「袁、蔣、王、錢」指的是袁枚、蔣士銓、王鳴盛、錢大昕,這四位都是與趙翼同時期的著名學者,在文壇亦享有盛名,袁、蔣二人更與趙翼同為「性靈」派詩人。然而無論他們曾經多麼的顯赫,多麼的意氣風發,畢竟已是時過境遷,終將化為塵土,而起繼後浪各顯優長與特色,是否有人甘於只做傳薪者?所以,在「名流各有千秋在」的時勢下,垂垂老矣者只能帶著昔日榮景,逐漸走向衰逝之途。而其中所用「千...
喤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1)形容小孩的啼哭聲。《詩經.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其泣喤喤。」(2)形容聲音洪亮而和諧。《詩經.周頌.執競》:「鐘鼓喤喤,磬筦將將。」
各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聾、半啞的狀態,〈吳穀人祭酒枉過草堂邀稚存味辛同集〉即其晚年詩作,從詩名可知此詩所記為趙翼與吳穀人、洪亮吉(稚存)、趙懷玉(味辛)相聚共飲之事。當時他應已是七十餘歲的老翁,在座數位也俱是髮蒼鬢白,使他不由得生出人事更迭的感歎。詩中所提「袁、蔣、王、錢」指的是袁枚、蔣士銓、王鳴盛、錢大昕,這四位都是與趙翼同時期的著名學者,在文壇亦享有盛名,袁、蔣二人更與趙翼同為「性靈」派詩人。然而無論他們曾經多麼的顯赫,多麼的意氣風發,畢竟已是時過境遷,終將化為塵土,而起繼後浪各顯優長與特色,是否有人甘於只做傳薪者?所以,在「名流各有千秋在」的時勢下,垂垂老矣者只能帶著昔日榮景,逐漸走向衰逝之途。而其中所用「千...
飲水知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飲水思源」。見「飲水思源」條。01.清.洪亮吉〈晉太康三年地志王隱晉書地道記後敘〉:「以此編摩,推其紹述,則仲遠一記,既導美于太康;彥季全編,殊有功于處叔。飲水知源,撫柯求葉,亦沈約、魏收之祖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