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5.01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夾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夾藏在身上或混雜在其他物品裡暗中攜帶。[例]夾帶毒品、夾帶小抄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陰陽家:代表人物鄒衍,主張玄學思想。縱橫家:代表人物鬼谷子,專長外交。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其思想較混雜。農家:代表人物許行,專註農業技術。小說家:代表人物宋鈃,主要是蒐集街談巷語。 秦 以吏為師,以法為教 秦始皇採納李斯意見之後,實行嚴酷的專制統治,取消並禁止辦私學,焚書坑儒,屠殺博士和方士。 兩漢 幼年以認字教育為主,少年以學習儒家經典為主,青年以研究和應用為主,基本和官辦學校教授內容相同。 西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由於人才缺少,皇帝和政府都重視開辦培養人才的機構。政治上「與民休息」,文化上前期崇尚黃老學說...
交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混雜、交錯。唐.李端〈鮮于少府宅看花〉詩:「迴落報榮衰,交關鬥紅紫。」
涇渭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涇水流入渭水時,清濁不混,界限分明。後以涇渭不分比喻是非好壞混雜不明。唐.陸贄〈又論進瓜果人擬官狀〉:「薰蕕無辨,涇渭不分。」《清史稿.卷二四四.李森先傳》:「江南既定,人材畢集,若復涇渭不分,則君子氣沮,宵小競進。」
揉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雜。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版後皆粲然成章,不相揉雜。」
人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姚乙認假作真倚官拐騙人口,也問了一個充軍罪。」《紅樓夢》第一三回:「頭一件是人口混雜,遺失東西。」
良莠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良莠不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良」指禾苗,「莠」指一種俗謂「狗尾草」的雜草,這種雜草常會混在禾苗之中生長,由於葉子相似,所以在未吐穗之前難以辨認。《孟子.盡心》︰「惡莠,恐其亂苗也。」意思就是,討厭莠這種惡草,因為害怕它會冒充禾苗,讓好壞難分。後來就以莠來比喻惡人,良比喻善人,兩者外表相似,混雜而居,難以區分。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借狐神之口說:「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便說狐群之中,好壞不一,以借指人群之中,也是品行才能,高低參差。「良莠不齊」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後來用來比喻好壞參差,素質不一。
夾七夾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動、言語缺乏條理,含糊混雜。《水滸傳》第四三回:「挽了半香爐水,雙手擎來,自尋舊路,夾七夾八走上嶺來。」《警世通言.卷三五.況太守斷死孩兒》:「支助自喫了一回,夾七夾八說了些街坊上的閒話。」
攙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雜、混合。《紅樓夢》第六九回:「誰不會養?一年半載養一個,倒還是一點攙雜沒有的呢!」
混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混雜到裡面去。如:「有人混入我們的隊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