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畏天知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畏上天,順應天命。《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彼皆畏天知命,睹存亡之符,見廢興之事,故能成功於一時,垂業於萬世也。」《晉書.卷一.宣帝紀》:「漢運垂終,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權之稱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謙讓者,畏天知命也。」
|
畏難苟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怕困難,苟且偷安。《清史稿.卷一二一.食貨志二》:「大學士倭仁疏陳黑地升科,州縣畏難苟安,請申明賞罰。」《老殘遊記》第八回:「只此一聲,人人精神震動。不但人行腳下覺得輕了許多,即騙子亦不似從前畏難苟安的行動。」
|
畏威懷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左傳.僖公十五年》:「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懷德,貳者畏刑。」敬畏威勢,感懷恩德。《梁書.卷五四.諸夷傳.海南諸國傳》:「或泛海三年,陸行千日,畏威懷德,無遠不至。」《舊唐書.卷六二.李大亮傳》:「其自竪立稱藩附庸者,請羈縻受之,使居塞外,必畏威懷德,永為蕃臣。」
|
畏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怕困難。《漢書.卷七五.李尋傳》:「法為牽於女謁,有所畏難。」
|
畏影而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怕自己的身影而努力逃跑。語本《莊子.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比喻不明事理,庸人自擾。宋.歐陽修〈六一居士傳〉:「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
|
不畏彊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官剛正,不怕權勢的威逼。《詩經.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畏彊禦。」也作「不畏強禦」。
|
畏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懼怯。如:「他畏葸挑戰,所以決定放棄比賽。」《清史稿・卷一・太祖本紀》:「太祖斥之曰:『爾平日雄族黨間,今乃畏葸如是耶!』」《文明小史》第三八回:「鈕逢之聽他這一派畏葸話頭,肚裡很覺好笑。」
|
畏影惡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害怕自己的身影與足跡。語出《莊子.漁父》:「人有畏影惡跡,而去之走者,舉足愈數而跡愈多,走愈疾而影不離身,自以為尚遲,疾走不休,絕力而死。」比喻不明事理,庸人自擾。
|
寅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畏。《書經.無逸》:「嚴恭寅畏,天命自度。」唐.白居易〈畫大羅天尊讚〉:「皇帝孝敬寅畏,憂勤勞謙。」
|
罷馬不畏鞭箠,罷民不畏刑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疲困乏力的馬,不怕鞭子打得急;已窮困不堪的人民,不畏懼嚴刑峻法的壓迫。意指為政者,應以仁存心,以民心為取向,切不可一味以嚴法重懲加之於民,當以民眾利益為先。漢.桓寬《鹽鐵論.紹聖》:「梁氏內潰,不能禁峻法不止,故罷馬不畏鞭箠,罷民不畏刑法,雖曾而累之,其亡益乎。」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