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87.50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妄之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一人把牛繫在路上,卻被路人牽走,而使當地人平白受到懷疑和搜捕。語出《易經.无妄卦》:「六三,無妄之災,或繫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比喻意外的災禍。《抱朴子.內篇.微旨》:「盜賊甚多,將何以卻朝夕之患,防無妄之災乎。」也作「毋望之禍」、「無妄之禍」。
旗鼓相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猶服事殷。但駑馬鈆刀,不可強扶。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託驥尾,得以絕群。隔於盜賊,聲問不數。將軍操執款款,扶傾救危,南距公孫之兵,北禦羌胡之亂,是以馮異西征,得以數千百人躑躅三輔。微將軍之助,則咸陽已為他人禽矣。今關東寇賊2>,往往屯聚,志務廣遠,多所不暇,未能觀兵成都3>,與子陽4>角力。如令子陽到漢中5>、三輔6>,願因7>將軍兵馬,鼓旗相當。儻8>肯如言,蒙天之福,即智士計功割地之秋也。管仲曰:『生我者父母,成我者鮑子。』自今以後,手書相聞,勿用傍人解構之言。」自是恩禮愈篤。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輅別傳》。 (2) 關東寇賊:盤據關東一帶的反賊流寇,...
盤根錯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袁宏《後漢記.卷一六》俄而詡1>遷朝歌長,時朝歌多盜賊,連年不解,親舊皆勞弔2>之,曰:「得朝歌何哀也!」詡笑曰:「難者不避,易者必從,臣之節也。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3>堅利,此乃吾立功之秋,怪吾子以此相勞也。」 〔注解〕 (1) 詡:音ㄒㄩˇ,即虞詡,生卒年不詳,東漢陳國武平人,字升卿。少有才幹,安帝永初中為鄧隲所惡,由郎中遷朝歌長,有治聲。累遷尚書僕射,數忤權貴,順帝永和初以尚書令去官,卒。 (2) 勞弔:慰問。勞,音ㄌㄠˋ。 (3) 別:區分、分辨。〔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司馬彪《續漢書》(據《藝文類聚.卷五○.職官部六.令長》引)、《後漢書.卷五八.虞詡傳》
群策群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文天祥〈己未上皇帝書〉:「至如山巖之氓、市井之靡、刑餘之流、盜賊之屬,其膽勇力絕足以先登,其智辯機警足以間諜,使貪、使愚、使詐、使勇,則群策群力,皆吾屈也。」
安居樂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安土樂業注音︰ㄢ ㄊㄨˇ ㄌㄜˋ |ㄝˋ漢語拼音︰ān tǔ lè yè釋義︰即「安居樂業」。見「安居樂業」條。 01.《漢書.卷九.元帝紀》:「今所為初陵者,勿置縣邑,使天下咸安土樂業,亡有動搖之心。」 02.明.歸有光〈送張子忠之任南昌序〉:「地介江湖,盜賊多有,殲其魁傑矣,又獨不可使聞教令而解散,安土樂業,如渤海之政乎?」 參考詞語︰安家樂業注音︰ㄢ ㄐ|ㄚ ㄌㄜˋ |ㄝˋ漢語拼音︰ān jiā lè yè釋義︰即「安居樂業」。見「安居樂業」條。 01.《漢書.卷八五.谷永杜鄴傳.谷永》:「務省繇役,毋奪民時,薄收賦稅,毋殫民財,使天下黎元咸安家樂業。」 02.《水滸傳...
忘恩負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人命。一向欣賞張敞的宣帝將他從輕發落,免去官職,貶為庶人。幾個月後,京師的治安又再度變壞,冀州也有盜賊為亂。宣帝想起張敞在任時的功績,又派使者去接他進宮。張敞在前去的車上,寫下自己對絮舜之事的看法,準備呈給皇帝看。說自己一直待絮舜不薄,卻在他處境危險之時,怠忽職守,還說他是「五日京兆」,簡直是「背恩忘義」,傷風敗俗,罪無可逭。「背恩忘義」即是指背棄別人曾給予的恩惠,忘記道義。後來「忘恩負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受人恩惠而不知報答,反而做出對不起恩人的事情。
開門揖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載,三國之時,孫策率軍渡江,平定了江東之地,後來在一次戰役中,不慎中箭,傷重不治,臨死之前,他將軍國大事全部交付其弟孫權。孫權因為兄長死去之事,非常地難過,忙於治喪之事,而忽略了軍國大事。長史張昭看到了這種情形,就勸他說︰「當今世間戰亂頻仍,像豺狼般的亂賊滿道,雖然你為了去世的兄長治喪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在這樣的非常時刻,你仍只顧遵守禮制,不管國家大事,就好像把門打開,請盜賊進到家中,必然會招來禍患,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啊!」孫權聽從了張昭的建議,便脫掉喪服,換上軍裝,前往巡視軍隊。後來「開門揖盜」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引進壞人,自招禍患。
趁火打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趁人家裡失火時搶劫財物。比喻乘人之危,從中取利。※語或出清.徐珂《清稗類鈔.盜賊類.趁火打劫》。
深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宋.司馬光〈遺留物札子〉:「民已困窮,何以供命?飢寒所驅,必為盜賊。此乃安危之本,願陛下深思熟慮,勿以為細事而忽之也!」
雪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洗去恥辱。《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不敢煩霸府兵馬,願將所部軍搏取凶豎,以為王氏雪恥復仇,雖死亦不悔恨!」《初刻拍案驚奇》卷四:「這兩個女子,便都有些盜賊意思,不比前邊這幾個報仇雪恥,救難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