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7.5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漢薩同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盟」。14世紀中葉,從法蘭德斯的布魯日到俄羅斯的諾夫哥羅德,大約有七十個城市加入同盟。這個強大的同盟主要是商業性的,以保護成員的貿易利益為主,因為他們並沒有一個強大的德國政府能夠保護貿易的安全。一般說來,這個同盟和政治無關,但在丹麥的瓦爾特馬爾四世統治時期(1340年~1377年),同盟曾經不得不兩次起來反抗他對該組織的干預。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漢堡、呂貝克英文關鍵字:Freie und Hansestadt Hamburg 、Lübeck 出處P.S.胡懷/著。新世紀世界史百科全書,1995年出版,頁156。貓頭鷹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房屋低下。《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僑聞文公之為盟主也,宮室卑庳,無觀臺榭。」
日本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域集団は次第に政治的な結合を強めていき、倭国連合と呼びうる政治連合体を2世紀初頭頃に形成した。その盟主は倭国王と称し、最初期の倭国王に帥升がいる。しばらく倭国は政治的に安定していたが、2世紀後半に倭国大乱と呼ばれる内乱が生じ、その後邪馬台国の卑弥呼が倭国王となった。卑弥呼は魏との通交により倭国連合の安定を図った。當時,中國是以倭、倭國稱呼日本列島。大型區域集團透過跟中國王朝來往取得「國」的稱號。紀元前後,約有100個左右的「國」有與中國來往。大型區域集團間逐漸加強政治的結合,在西元2世紀初,出現了倭國結盟這種的政治結盟...
日本歷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域集団は次第に政治的な結合を強めていき、倭国連合と呼びうる政治連合体を2世紀初頭頃に形成した。その盟主は倭国王と称し、最初期の倭国王に帥升がいる。しばらく倭国は政治的に安定していたが、2世紀後半に倭国大乱と呼ばれる内乱が生じ、その後邪馬台国の卑弥呼が倭国王となった。卑弥呼は魏との通交により倭国連合の安定を図った。當時,中國是以倭、倭國稱呼日本列島。大型區域集團透過跟中國王朝來往取得「國」的稱號。紀元前後,約有100個左右的「國」有與中國來往。大型區域集團間逐漸加強政治的結合,在西元2世紀初,出現了倭國結盟這種的政治結盟...
疾言遽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急迫,神色慌張。見「疾言厲色」條。01.《後漢書.卷二五.卓魯魏劉列傳.劉寬》:「典歷三郡,溫仁多恕,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源)02.《東周列國志》第三三回:「襄公把個盟主捏在掌中,臨時變卦,如何不惱。包著一肚子氣,不免疾言遽色。」 
天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老天誅罰有罪的人。《國語.晉語五》:「晉為盟主,而不修天罰,將懼及焉。」《三國演義》第八○回:「嗣武二祖,躬行天罰。」
畏頭畏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畏首畏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載,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相當諸侯的盟主,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有二心。鄭國國君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那麼只有走上亡國的下場了。現在我國的處境是前頭也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為了逃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餘,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畏首畏尾」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疑慮顧忌,...
馮夢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評價與其兄,善畫,弟太學生,並稱為「吳下三馮」,有人說他早歲才華眾所驚,各場若個不稱兄,一時文士推盟主,千古風流引後生。王挺說他:「學道毋太拘,自古稱狂士,風雲絕等夷,東南有馮子」 著作其最有名的作品有《古今小说》(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又曾從事《古今譚概》、《太平廣記鈔》、《智囊》(重刊時改名《智囊補》)、《情史》、《太霞新奏》等的評纂工作。資料來源:網路
額手稱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圉,秦穆公怨圉,乃求得重耳,發兵納為晉侯。公任用狐偃、趙衰諸賢,納周襄王,救宋破楚,繼齊桓公為諸侯盟主,成為五霸之一。諡文。 (2) 朝賀:向君王朝拜祝賀。
恐後爭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爭先恐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爭先恐後」係由「爭先」及「恐後」二語組合而成。 「爭先」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提到晉國與楚國爭執於歃血盟誓的先後。晉國人認為:晉國一向是諸侯的盟主,從來沒有其他國家在晉國之前歃血的。楚國人認為:晉國和楚國的地位是對等的,如果讓晉國一直在先,這就是楚國比晉國弱小了。而且晉國、楚國交換著主持諸侯的結盟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怎能說晉國一直是盟主呢?因雙方爭執不下,於是叔向對趙孟(二人均為晉國臣子)說:「諸侯是歸服於晉國的德行,不是歸服於晉國是否主持盟會。你致力於修明德行,不要去爭搶歃血的先後。諸侯結盟,小國本就應有一個出來負責結盟諸種事物的,此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