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吉人天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圉,秦穆公怨圉,乃求得重耳,發兵納為晉侯。公任用狐偃,趙衰諸賢,納周襄王,救宋破楚,繼齊桓公為諸侯盟主,成為五霸之一,諡文。 (5) 石癸:春秋時鄭公大夫,生卒年不詳。 (6) 姬、姞耦:姬姓與姞姓婚配。姞,音ㄐ|ˊ。 (7) 蕃:通「繁」,眾多。 (8) 后稷:周朝的先祖。相傳姜原因踐天帝跡而懷后稷,因初欲棄之,故取名曰棄。及長,帝堯舉為農師;有功,遂封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氏。 (9) 元妃:國君或諸侯的嫡夫人。 (10) 亢寵:保有寵信,歷久不衰。 (11) 大宮:鄭國的祖廟。 2、「天相」:《左傳.昭公四年》春,王正月,許男如楚,楚子止之,遂止鄭伯,復田江南,許男與焉。...
參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依禮進謁、拜見。《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倘得門下做個盟主,可擇日便離此間,沿途殺掠回去,不旬日間便到故鄉,參見父母。」《三國演義》第一回:「三人參見畢,各通姓名。」也作「參謁」。
挺而走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鋌而走險」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春秋時代,晉、楚兩國爭當諸侯的盟主。據《左傳.文公十七年》載,有一次晉國大會諸侯,卻不見鄭國來參加,因此懷疑鄭國對晉有二心。鄭國國君於是寫了一封信給晉國國君說:我國雖小,但三年來多次朝見晉君,以人臣之禮相事,已盡了最大的誠意,但是你們還是懷疑我們的忠誠。現在我們鄭國的處境是前頭怕,後頭也怕;既害怕楚國來攻,又擔心晉國來犯,當我們被逼得走投無路時,就像被獵人追捕的鹿一樣,為了活命,匆忙之間,無法審慎選擇庇護之所。如果晉國過分威逼,鄭國在窮途末路之餘,即使會走上滅亡的下場,也會用全副兵力抗晉,或倒向楚國。後來「鋌而走險」就從原文摘出,被用來指在窮途末路...
榮格(C._Jung)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年7月26日—1961年6月6日),為分析心理學創始鼻祖者、蘇里克學派的盟主,本身是瑞士著名精神科醫師,也是學貫東西、著作等身的學者。目錄1 地位及學說2 生平3 成就與貢獻4 參考文獻 地位及學說近代對深層心理學和潛意識的研究,可深深歸功於他。畢生致力臨床工作,證明佛洛依德學派對人類心靈的解決過於狹隘而且解釋有限,並累積許多令人信服的證據,闡釋若個體想要開始捕捉心靈真正本質,就須先了解比個體生命史和個體潛意識更深髓的事物。 生平1875年7月26日出生於瑞...
門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對人的敬稱。《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倘得門下做個盟主,可擇日便離開,沿途殺掠回去。」《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第四出》:「門下其聲甚清,其韻又美。」
勢成騎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騎虎難下」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何法盛〈晉中興書〉(據《太平御覽.卷四六二.人事部.游說下》引)蘇峻1>反,溫嶠2>推陶侃3>為盟主,侃欲西歸,嶠說侃曰:「天子幽逼4>,社稷危殆,四海臣子,肝腦塗地5>,嶠等與公致命6>之秋,事若剋濟7>,則臣主同休,如其不然,身雖灰滅8>,足以謝責於先帝。今之事勢,義無旋踵9>,騎虎之勢,可得下乎?公若違眾獨反,眾心必沮。沮眾以敗事,義旗將迴指於公矣。」侃無以對,遂留不去。 〔注解〕 (1) 蘇峻:?∼西元328,字子高,晉長廣掖人。永嘉之亂後,擁有軍隊萬餘。成帝時為歷陽內史,有謀反之心,庾亮召為大司馬,想要奪去他的兵權。蘇峻不願意,便...
脫殼金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金蟬脫殼」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金蟬脫殼」是指蟬的成長過程中,會蛻變脫去外殼。殼留下來,但蟬已飛走。可以用來比喻人利用假象以脫身。在《三國志平話》卷上就利用到此句成語:董卓廢殺少帝後,立獻帝,因專制朝政,所以引起朝臣和各地豪強的共憤,紛紛起兵反對董卓。各方人馬以袁紹為盟主,長沙太守孫堅被任命為討卓聯軍的先鋒。袁紹堂弟袁術因妒忌孫堅勇猛善戰,故意不發糧草給孫堅,造成孫堅軍中因缺糧而大亂。董卓義子呂布知道後,夜襲孫堅軍營,孫堅大敗。孫堅與部將突圍而逃,呂布緊追不捨。孫堅急中生智,將袍甲掛在樹上,呂布追兵遠遠望見孫堅袍甲,但因畏懼孫堅英勇不敢近前,只有遠遠用箭亂射。後來不見動靜,近看,...
按圖索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亡)〔有〕益於時,不顧逆順,此所謂伯道者也。 〔注解〕 (1) 伯:音ㄅㄚˋ,通「霸」,古稱諸侯的盟主。 (2) 三代:指夏、商、周三朝。 (3) 伯樂:周代善於相馬的人,生卒年不詳。其名傳說紛紜,或為王良、孫陽。著有《相馬經》。 (4) 騏驥:音ㄑ|ˊ ㄐ|ˋ,駿馬、良馬。
牛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諸侯會盟時,盟主割牛耳取血,分與諸侯宣誓,以表守信。後稱居領導地位的人為「牛耳」。宋.文天祥〈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身為大臣義當死,城下師盟愧牛耳。」
客至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訪的諸侯使臣無後顧之憂。如今您破壞它,雖然您的僕從可以保護您,但別國的賓客要怎麼辦?我國為各諸侯的盟主,為了接待諸侯使臣而建造這座堅固的使館。如果一直有人破壞它,我國要如何是好?因此我國君差遣我來問您這麼做的原因。」子產回答說:「我們鄭國是個小國,夾在幾個大國之間,時有紛擾,沒什麼安寧的日子可過,所以按時來進貢財物。到了這裡,未獲接見,也不知道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見到貴國國君。不敢直接將貢品送進貴國國庫,放在這裡又怕因日曬雨淋而損壞,到時恐怕會得罪貴國。我聽說晉文公做盟主時,住的是矮小的宮室,使館卻建造得像宮殿般寬敞舒適,車庫馬房都整修得相當完善,道路也平整順暢。諸侯使臣一來到,就在庭中點起照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