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0.11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447~501)字德璋,南朝齊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縣)人。風韻清疏,好文詠,不樂世務。有文集十卷傳於世。
〔幼園規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園規程〕為民國二十八年(1939)十二月二十四日教育部所頒發關於幼教育的文件,為幼教育史上的重要法規。該規程規定幼園招收四足歲以上至六足歲以下之幼兒,予以一年或兩年之保育;但必要時,得呈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後,招收未滿三歲之幼兒,予以三年或四年之保育。規程中明定幼教育的目的為:
1.增進幼兒童身心的健康。2.力謀幼兒童應有的快樂與幸福。3.培養幼兒童關於人生基本的優良習慣(包括身體行為等各方面的習慣)。4.協助家庭教養幼兒童,並謀家庭教育的改進。〔幼園規程〕規定幼園可附設於國民小學或單獨設置。附設於國民小學的幼園需設主任一人,秉承校長掌理園務,必要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近代大思想家吳敬恆。參見「吳敬恆」條。
  〔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園教師資格檢定及教育實習辦法〕係教育部方民國八十四年(1995)十一月依〔師資培育法〕第八條、第九條及〔教師法〕第八條之規定訂定發布。全文計分六章三十九條;其內容除第一章為〔總則〕、第六章為〔附則〕外,其餘第二章〔組織〕、第三章〔初檢〕、第四章〔教戶實習〕及第五章〔複檢〕,則分別規範有關教師資格檢定委員會之設立與任務、初檢及複檢之辦理及程序,暨教育實習之實施、輔導與成績評量;就中以教育實習牽涉最廣而規定亦最詳盡。
  有關教師資格檢定委員會之設立與任務,該辦法規定:省(市)政府教育廳(局)應設教師資格檢定委員會,辦理教師資格檢定工作;必要時,得授權縣(市)...
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尚未達學齡的兒童所實施的教育,通常以幼園所實施的教學活動和學前的家庭教育為主。
〔幼園設置辦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園設置辦法〕是國民政府有關幼兒教育的文件。民國三十二年(1943)十二月由教育部公布。此項辦法是在民國二十八年(1939)所頒〔幼園規程〕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共三十二條。其中主要規定有:幼園收受四至六足歲的兒童;附設於國民學校、中心學校或小學,亦可單獨設置;縣市政府、各級師資訓練機關及私人均可設立;幼園的設立與停辦均應呈請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幼園的編制應按兒童的年齡智力分組,視兒童人數多寡合併或分別保育,教員與兒童人數的比例不得超過一比二十;幼園得視地方情形分別實行平日制、上下午二部制或全日制;保育應順應兒童的個性及其身心發展程序,不得過度或授予讀書、寫字等類於小學功課之事...
師範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師範學校是指國民政府時期培養幼兒教育師資的中等師範學校。分教會辦、民辦和公辦三類。其中由教會辦的有廈門的懷德、蘇州的景海、福州的協和、杭州的弘道、長沙的雅禮以及北平的燕京等幼師範學校或女子師範學校幼科,設教育學、宗教學、聖道教法、英語等,以英語課占時為最多,畢業生大多服務於教會幼兒園;民辦的有廈門集美幼師範學校、北平幼師範學校、南京曉莊幼師範學校及上海幼師範學校等;公辦的有江西幼園等。
二年制幼教育師資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國幼教師資自民國元年女子師範學校設有「蒙養園保姆」,至今各師範院校設置幼兒教育學科系,已有八十五年。這期間的幼兒教育或停滯或蓬勃發展,師資的培養始終為重要任務。
  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幼兒教育師資的培養大多設於師範院校的幼師範科,以公費培養,畢業後可至幼園或國民小學服務。由於幼園非義務教育,所以民國四十四年至四十五年省立臺南師範學校、省立高雄女子師範學校(民國五十六年始正式停辦)先後停辦幼師範科,唯一僅存的省立臺北女子師範學校幼師科也因改制專科而於專四、專五分組選修課程中設置「幼教育組」。
  臺灣省教育廳有鑑於幼兒教育師資缺乏,於民國六十八年起在各師專...
〔注重幼教育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重幼教育案〕是民國十七年(1928)五月在全國第一次教育會議上通過的有關幼兒教育的會議提案,由陶行知、陳鶴琴提出。其內容包括:(1)調查全國幼教育案;(2)各省、各縣、各市實驗小學設立幼園案;(3)令各省、各市、各縣實驗小學先行設立幼園案;(4)推廣鄉村幼園案;(5)各省師範學校急需設幼科案;(6)各省開辦試驗幼師範案;(7)審查編輯幼園課程及教材案。此提案通過後,全國開始進行幼教育的統計調查,在師範學校附設幼科,並著手擬訂幼園課程標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事情看法不成熟、缺乏遠見的缺點。如:「若以為經濟建設的成果可代表一切,那也是犯了輕視文化的幼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