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4.43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芒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國曆六月六日或七日,因此時節穀物開出芒花,故稱為「芒種」。
手無寸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無寸鐵」原作「手無寸刃」。《異苑》一書所記皆神話傳說之事,其中記載晉代一則故事:住在順陽南鄉的楊豐和兒子楊香在田裡收割穀物時,被出沒的老虎給咬住,年僅十四歲的楊香,手上沒有拿任何短小鋒利的武器,直接捉住老虎的脖子,結果救了父親一命。刃就是鐵器,所以後來從這裡演變成「手無寸鐵」這句成語,用來形容手上沒有拿任何武器。另外在較早的文獻漢朝李陵〈答蘇武書〉:「兵盡矢窮,人無尺鐵,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已可見到「人無尺鐵」一詞,意思是說:士兵傷亡慘重,箭矢也用完了,手上連一件短小的武器也沒有,還是奮勇爭先上前殺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獼猴屬動物的泛稱。體色灰或褐色,臉及臀部呈紅或粉紅色。雄獼猴的牙齒長而尖銳,是主要武器。生活在樹上與地上。以果實、穀物、昆蟲及蔬菜為食。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一○下.釋獸》:「狙,獼猴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熟可收割的穀物。《晉書.卷五二.阮种傳》:「如農者之殖磽野,旱年之望豐穡。」
1.收割穀物。《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五穀不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引申之意義3 相似詞4 相反詞5 例句 出處《論語‧微子》:「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荷○,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正義引宋,呂本中《紫薇雜說》:「四體不勤二語,荷○丈人自謂。」一說,《平議》云,兩不字,並語詞,不勤,勤也,不分,分也。 引申之意義連稻、黍、稷、麥、菽等五種常吃的穀物都分辨不清。比喻人對於現實生活昏昧無知。 相似詞良莠不辨 不辨菽麥 相反詞見多識廣 識達古今 例句除了廣博的學習外,我們還要身體力行,實事求是,才不會成為一個五穀不分的書呆子。
鳥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松果裡或是撐開果殼取食,都是非常有用的唷。麻雀的喙是黑色,粗且短,形狀為圓錐形,非常有力,適合啄開穀物種子,主要以植物種子、嫩葉為食,也常吃昆蟲。(註1) 又尖又彎的鳥喙擁有這種喙的鳥類,我們通常可以推論都是肉食性動物,因為這樣的喙方便咬碎肉類,所以喙的前端才會呈現彎曲狀。像是會捕食青蛙或昆蟲的紅頭伯勞、獵捕老鼠的鷹類。(註1) 森林手術刀大家都知道啄木鳥的喙就像一把錐子一樣,又硬又直,能把樹木啄破,而且他們的舌頭伸縮自如。也因舌尖上具有刺狀的倒鉤,所以可將樹皮下的蛀蟲簡單的勾出來。(註2) 吸管一樣的喙蜂鳥雖然吃昆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黍、稷、稻、粱、麥、菰等六種穀物的總稱。《左傳.桓公二年》:「粢食不鑿,昭其儉也。」唐.孔穎達.正義:「粢,亦諸穀總名。」
秋收冬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秋天收割穀物,冬天貯藏糧食。後被喻為一年的農事。《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孤本元明雜劇.三化邯鄲.第一折》:「這力田呵,春耕夏耨,秋收冬藏,無飢寒之憂,何為不樂?」
麻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麻雀(Tree Sparrow)1. 麻雀的生活,和人類的生活緊緊結合著。幾乎沒有人類居住的地方,就沒有麻雀的棲息,在城市裡不但可以取得豐富的食物,也沒有鷹或其他天敵,對於麻雀來說,是最安全的地方。麻雀的喙是黑色,粗且短,形狀為圓錐形,非常有力,適合啄開穀物種子,麻雀屬於雜食性的鳥,昆蟲、樹枝、穀類無所不吃,甚至有時連人類的廚餘也會吃。麻雀類的小翅膀寬闊圓鈍,也能在短時間加速並且控制方向。麻雀類平常只做短途飛行,飛行過程中常忽然改變方向,所以雖然和人類共處在同一空間,但卻很難靠近牠們身旁。(註1)2. 麻雀通常在每年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穀物的芒。[例]禾秒、麥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