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412.4805 ms
共 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比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商王紂的叔父,與微子、箕子稱殷之三仁。因諫紂不聽而被殺。見《史記.卷三.殷本紀》。
|
裹足不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乞食於吳巿,卒興吳國,闔廬為霸。使臣得進謀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終身不復見,是臣說之行也,臣何憂乎?箕子、接輿,漆身而為厲,被髮而為狂,無益於殷、楚。使臣得同行於箕子、接輿,漆身可以補所賢之主,是臣之大榮也,臣又何恥乎?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2>也,是以杜口3>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嚴,下惑姦臣之態;居深宮之中,不離保傅之手;終身闇惑,無與照姦;大者宗廟滅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窮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賢於生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八七.李斯列傳》。
(2) 蹶:音ㄐㄩㄝˊ,跌倒、僵仆。
(3) 杜口:...
|
憲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興盛的樣子。《禮記.中庸》:「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唐.柳宗元〈箕子碑〉:「憲憲大人,顯晦不渝。」
|
條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約定的事項、規章。《新唐書.卷二二二.南蠻傳中.南詔傳》:「詔殿中監段文楚為經略使,數改條約,眾不悅,以胡懷玉代之。」《里語徵實.卷中下》:「條約:昔箕子避地朝鮮,其國俗未有檢束之教,乃施八條之約,使人知禁,後條約始此。」
|
一隙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 〔注解〕
(1) 比干:商朝人,生卒年不詳。商王紂的叔父,與微子、箕子稱殷之三仁。因諫紂不聽而被殺。
(2) 不適:不合乎義理。
(3)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不直呼他的名字。
(4) 竅:孔穴。此指人的心思、心智。
|
象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象牙製成的筷子。《韓非子.喻老》:「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史記.卷一四.十二諸侯年表》:「紂為象箸而箕子唏周道缺,詩人本之衽席,關雎作。」
|
陽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裝瘋狂。《大戴禮記.保傅》:「紂殺王子比干,而箕子被髮陽狂。」也作「佯狂」。
|
顯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人之進退,出仕或退隱。《晉書.卷九四.隱逸傳.史臣曰》:「君子之行殊塗,顯晦之謂也。」唐.柳宗元〈箕子碑〉:「憲憲大人,顯晦不渝。」
|
被髮陽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髮散亂,假裝發狂以避世。《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接輿避世,箕子被髮陽狂,此二人者,皆避濁世以全其身者。」也作「被髮佯狂」。
|
箕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殷太師箕子。參見「箕子」條。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