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言難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言難盡」之典源,提供參考。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掀開簾兒,張主管看見一個婦女,身上衣服不甚齊整,頭上鬆,正是烏雲不整,唯思昔日豪華;粉淚頻飄,為憶當年富貴。秋夜月蒙雲籠罩;牡丹花被土沉埋。這婦女叫:「張主管,是我請你。」張主管看了一看,雖有些面熟,卻想不起。這婦女道:「張主管,如何不認得我?我便是小夫人。」張主管道:「小夫人如何在這裡?」夫人道:「一言難盡。」張勝問:「夫人如何恁地?」小夫人道:「不合信媒人口,嫁了張員外。原來張員外因燒煆假銀事犯,把張員外縛去左軍巡院裡去,至今不知下落;家計並許多房產都封佔了。我如今一身無所歸著,特地投奔你。你看我平昔之面,留我家中住幾...
迷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濃濃的霧。[例]今晨的校園籠罩在一片迷霧中,十分迷人。
吞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淹沒、籠罩。[例]清晨的濃霧幾乎吞沒了整個村莊。
石川欽一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景鑑賞〉中提到:熱帶的氣候影響台灣所有的風景,因炙熱的陽光及濕度所造成的自然景觀,台灣彷彿光之鄉般籠罩在閃朔明亮的光輝之下。另,受到天空光線明亮強烈的原因,所以「山峰線條強而有力」,更顯壯麗挺拔。 代表作
牽湊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沴乎?董仲舒1>以陰陽之學2>倡為此說,本於《春秋》3>,牽合附會。歷世史官自愚其心目,俛首4>以受籠罩而欺天下。臣故削去五行,而作〈災祥略〉。 〔注解〕 (1) 董仲舒:西元前179∼104,西漢廣川人。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三年不窺園。提倡獨尊儒術。著有《春秋繁露》等書。 (2) 陰陽之學:根據四時、節氣、方位、星象來講人事吉凶的數術。 (3) 《春秋》: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亦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
嗜古不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書證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七一.集部.別集類二四.空同集》:「平心而論,其詩才力富健,實足以籠罩一時,而古體必漢魏,近體必盛唐,句擬字摹,食古不化,亦往往有之。」
搜尋引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Google最為出名,可以說是一代搜尋引擎的楷模。Google以其優秀的搜尋演算法,不被競價排名所籠罩的口碑成為全世界最為出名的搜尋引擎。此外,如雅虎、百度等入口網站,前者結合電視廣告進行「關鍵字廣告」的檢索,而後者有「競價排名」的模式。搜尋引擎的未來展望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網上可以搜尋的網頁變得愈來愈多,而網頁內容的質素亦變得良莠不齊,沒有保證。所以,未來的搜尋引擎將會朝著知識型搜尋引擎的方向發展,期以為搜尋者提供更準確及適用的資料。目前,網上的百科全書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另一方面,近年來亦有不少公司嘗試在搜尋方面...
孟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開人世,疾病為孟克的童年烙下不可磨滅的傷痕,結核病不但造成他的家人逝世、父親變得焦躁不安、自己也隨時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之下,這些經歷最後都畫成他創作的靈感來源,也因身體羸弱,孟克經常輟學,學業表現自然不突出,父親只好允諾他學畫。西元1885年後,孟克斷斷續續獲得獎學金前往巴黎留學,但骨子裡仍保有北歐人的性格,儘管在藝術方面表現傑出,孟克因酗酒過度,面對愛情、親情、友情表現得蠻橫又矛盾,乃至於他回到挪威後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最後於西元1944年,並將所有畫作捐贈予奧斯陸這個城市。 藝術風格童年對於死亡的恐懼以及父親對宗教的狂...
置若勿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稱之為「妖書」。神宗看了非常生氣,下令錦衣衛查辦,要找出寫這篇文章的人,處以極刑。一時間,傾朝都籠罩於妖書的陰影下,許多大臣因此受到牽連。當時的大學士沈一貫素與禮部侍郎郭正域不合,郭正域曾是沈一貫的學生,但郭正域一直對沈一貫不服,時常忤逆他,沈一貫因此懷恨在心。妖書事發後,有人向他密告可能是郭正域所為。沈一貫知道郭正域的為人,不可能寫下這篇大逆不道的文章,但一直對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不願替他出言辯護,甚至火上加油,向皇帝暗示郭正域可能涉案。神宗聽了大怒,下令將郭正域關起來,並免去他的官職。其他大臣見他命將不保,趕緊去向沈一貫說情,沈一貫才出面解除了部分危機。經歷了這場事,郭正域雖然保住了性...
赴死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邁向死亡就像回家一樣。形容不怕死。《漢書.卷三七.田叔傳.贊曰》:「田叔隨張敖,赴死如歸。」《梁書.卷四三.張嵊傳.史臣曰》:「至如張嵊二三子之徒,捐軀殉節,赴死如歸,英風勁氣,籠罩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