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小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婦女纏足後的腳。《文明小史》第三九回:「他母親本來也是個小腳,聽他這般菲薄,不免有些動氣。」
裹腳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女子纏足用的布條,或男子穿布襪裹腳的布條。也稱為「裹腳」。
高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纏足婦女常於鞋跟加厚木塊,為便於行走。其外露者稱為「外高底」,安於鞋跟內者稱為「裡高底」,即古之弓鞋形式。
大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時指婦女未纏足過的大腳。
跴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劇中扮演武旦、花旦者穿木質假足,作纏足形,稱為「跴蹻」。
弓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婦女纏足的小腳。因纏過足的腳形狀像弓,故稱為「弓足」。
藕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纏足婦女在褲子的下端,另以布帛製成桶狀物,綁縛於腳踝,前遮足面,後蔽足跟,稱為「藕覆」。
包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女子纏足,稱為「包腳」。《獅子吼》第三回:「女子包腳很不便,我村不可染了這個惡習。」
放腳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成立以後,政府派遣文宣隊下鄉,希望鄉間婦女不要再給孩子纏足,而且已經纏了的應該放開。這種隊伍,被鄉下人稱為「放腳隊」。
半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弓,指弓鞋。「半弓」指纏足婦女的小腳。元.李好古《張生煑海》第一折:「袖兒籠指十蔥,裙兒簌鞋半弓。」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