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6.85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志同心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為仁義,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堯溷,舜濁,武王誅殘,太公討暴,同濁皆麤,舉措鈞齊,此其所以為遇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
咎皆自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咎由自取」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四○.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1>評曰:「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幹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並咸貴重。覽其舉措,跡2>其規矩3>,招禍取咎4>,無不自己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齊策四》。 (2) 跡:追蹤、探究。 (3) 規距:指行為法度、標準。 (4) 招禍取咎:招來災禍。〔參考資料〕 《戰國策.齊策四》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
志合意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行道德,不清不留;主為仁義,不高不止,此其所以不遇也。堯溷,舜濁,武王誅殘,太公討暴,同濁皆麤,舉措鈞齊,此其所以為遇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三國魏.曹植〈陳審舉表〉。 (2) 虞舜:上古帝王舜的稱號。姓姚,名重華。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阪(今山西省永濟縣)。在位四十八年,南巡,崩於蒼梧之野。傳位於禹。亦稱為「大舜」。 (3) 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字子牙,東海人。本姓姜,其先封於呂,從其封姓,故稱為「呂尚」。周初賢臣,年老隱於釣,周文王出獵,遇於渭水之陽,相談甚歡,曰:「吾太公望子久矣。」因號「太公望」。載與俱歸,立為...
歷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稀疏不整齊的牙齒。東周戰國.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其妻蓬頭攣耳,齞脣歷齒。」《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王霸妻》:「吾與子伯素不相若,向見其子容服甚光,舉措有適,而我兒曹蓬髮歷齒,未知禮則,見客而有慚色。」
孽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咎由自取」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志.卷四○.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1>評曰:「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幹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並咸貴重。覽其舉措,跡2>其規矩3>,招禍取咎4>,無不自己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齊策四》。 (2) 跡:追蹤、探究。 (3) 規距:指行為法度、標準。 (4) 招禍取咎:招來災禍。〔參考資料〕 《戰國策.齊策四》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斶對曰:「夫斶前為慕勢,...
聽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取陳述,審察事理,而作決斷。《荀子.榮辱》:「政令法,舉措時,聽斷公。」《漢書.卷六四上.嚴助傳》:「南面而聽斷,號令天下,四海之內莫不嚮應。」
常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平時的態度。《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失其常度。」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卷六.幽怪.水鬼假冒舢板船》:「自登舟之後,柏存舉措言語,頗改常度。」
蓬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頭髮散亂。《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王霸妻傳》:「吾與子伯素不相若,向見其子容服甚光,舉措有適,而我兒曹蓬髮歷齒,未知禮則,見客而有慚色。父子恩深,不覺自失耳。」也作「蓬頭」、「蓬首」。
投膏止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油膏滅火,結果火勢更旺。比喻舉措不當,反而造成不良效果。如:「他的這種勸架做法,簡直是投膏止火,適得其反。」《新五代史.卷二四.唐臣傳.安重誨》:「四方騷動,師旅並興,如投膏止火,適足速之。」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