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1.060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山坡。《說文解字.阜部》:「阪,坡者曰阪。」《漢書.卷四五.蒯通傳》:「必相率而降,猶如阪上走丸也。」唐.元稹〈當來日大難行〉:「當來日大難行。前有阪,後有坑。」
惡人自有惡人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凶惡的人自然有凶惡的人來對付他。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三折:「那裡也惡人自有惡人磨,這的是強中更遇強中手。」《醒世恆言.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銅盆撞了鐵掃帚,惡人自有惡人磨。」
流離顛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是因為他正遭到厄運。沒多久之後,新朝就滅亡了。 「流離」的典源又見《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蒯通傳〉內容則是表述謀士蒯(ㄎㄨㄞˇ)通為齊王韓信分析天下局勢,說到劉邦和項羽相爭多年,造成人民慘死,流亡離散荒野。因而建議齊王韓信發揮手握重兵的影響力,進而與楚、漢三足鼎立。〈薛宣傳〉內容則是表述漢成帝責備薛宣在六年宰相任內,怠忽職守,導致國家穀倉空虛,使得百姓挨餓,流亡離散各地,幾萬人因此生病而死。後來「顛沛」和「流離」被合用成「顛沛流離」,用來形容生活困迫不安,四處流浪。
束縕請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縕,亂麻。束縕請火指將亂麻搓成引火繩,向別人討火。語出《漢書.卷四五.蒯通傳》:「里婦夜亡肉,姑以為盜,怒而逐之。婦晨去,過所善諸母,語以事而謝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汝矣。』即束縕請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爭鬥相殺,請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婦。」後比喻為人排解紛爭或求助於人。也作「束蘊請火」。
(諺語)打完仗,平定天下後,武將便不再受重用,甚至還會被除掉。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爭奈韓信軍權太重,雄兵數十萬,戰將百餘員。常言道『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
鼎足而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鼎,古代用以烹煮食物的三足二耳金屬器具。鼎足而立比喻三方勢力均等,相互牽制的情勢。《漢書.卷四五.蒯通傳》:「方今為足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立,其勢莫敢先動。」也作「鼎足三分」、「三分鼎立」、「三分鼎足」。
捧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抱頭鼠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抱頭鼠竄」原作「奉頭鼠竄」。秦末,楚漢相爭時,韓信受劉邦之命攻齊大獲全勝,劉邦封韓信為齊王,要韓信繼續進擊楚軍。這時,蒯通勸韓信趁劉邦和項羽爭戰的時候,脫離劉邦,自立為王。韓信回答說︰「劉邦一向對我非常好,我怎能忘恩負義呢?」蒯通說︰「可是當年常山王被圍鉅鹿時,曾派張黶、陳釋前往成安君處求救,未獲傾力相助,以致於兩人反目,後來甚而相互攻伐。最後常山王被打得狼狽而逃,只好殺掉項嬰,捧著他的頭,改投靠漢王。可見就算是刎頸之交的親密好友都靠不住,你如果以為劉邦絕對不會害你,那你就錯了。」典源中的「奉頭鼠竄」本來是捧著獻敵之頭,狼狽而逃的意思,後來「奉頭」...
常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常流行的一些口頭語,如諺語、格言等。如:「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結。』」《元曲選.賺蒯通.第一折》:「常言道:『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警世通言.卷二.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至於生子生孫,就是下一輩事,十分周全不得了。常言道得好:『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馬牛。』」
拙口鈍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不會說話,拙於言辭。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哥的那喉舌,何人敢及?古者有隨何、蒯通、蘇秦,雖為舌辯之士,若是見了哥,也拱手回容。他豈敢開口?量你兄弟拙口鈍腮,真乃蛆皮而已。」《西遊記》第四三回:「二哥!你和我一般,拙口鈍腮,不要惹大哥熱擦!」也作「拙口笨腮」、「拙口鈍辭」。
捷足先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力比劉邦還要強大,謀士蒯(ㄎㄨㄞˇ)通於是勸他背叛劉邦,暗通項羽,將來再自立為王。當時韓信並沒有接受蒯通的建議,反而是劉邦對韓信起了疑心,後來藉機將他貶為淮陰侯,使韓信心有不甘,才暗中聯絡另一大將陳豨(ㄒㄧ),準備謀反。然而當時劉邦的勢力已經成熟,接到密報後便親自帶兵平息了這場叛變。韓信被殺前,無限懊悔,他嘆息著說:「我真恨自己當初不採用蒯通的計謀。」劉邦得知此言,便派人把蒯通抓來,想殺了他,蒯通爭辯說:「秦失去了政權,各路豪傑群起而爭之,才能高、動作快的自然就能爭得天下。現在精銳盡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難不成您要把這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