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真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確實在而不虛假。晉.陸雲〈與戴季甫書〉:「居德履道,秉心真實。」《西遊記》第三○回:「你看那水性的君王,愚迷肉眼,不識妖精,轉把他一片虛詞,當了真實。」
水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大陸地區比喻虛假或無用的成分。如:「這些數字摻了水分。」
虛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虛假和真實。宋.蘇軾〈書金光明經後〉:「佛乘無大小,言亦非虛實。」《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密令差去的人員,剔取他結喉三寸以進,驗他死的虛實。」
名實相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學識,說他的學問是「名實相副」,和傳聞中的一樣好,絕不虛假。後來「名副其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
洞穴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內容摘要2 洞穴隱喻3 在教育上的啟示4 柏拉圖的形上學5 柏拉圖的知識論 內容摘要柏拉圖在理想國第七卷中,以洞穴來說明人追求善的過程。在比喻中,有一群人在地下洞穴裡,四肢被綑綁,其後方燒著一堆火,他們只能看著火光所映射出的影像,其中一人會辨識出其中虛假,走出洞穴接觸陽光。剛出洞穴的人會因為眼睛不適應光源,而無法睜眼分辨事物的真假,因此需要先從影子、水的倒影開始,認識到幻象與真實的差別,之後才能直視太陽,也就是智慧的共相 ─ 善。 洞穴隱喻柏拉圖以洞穴引喻他對真理、知識的看法。他把世界分為觀念界與現象界,而不變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虛假、不實。《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窾言不聽,姦乃不生,賢不肖自分,白黑乃形。」
實打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極言其實在不虛假。如:「實打實的硬功夫」。《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姑娘就是照師傅的話,實打實的這麼一點頭,算你瞧得起這個師傅了。」
巧言花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不誠心的話,那是不可以的。」「巧言」二字有人解釋為說話不誠懇,朱熹告訴學生說:「依我之見,巧言是指虛假好聽的話,今天有不少讀書人舞文弄墨,妙筆生花,但寫的盡是些言不及義的文章,就是所謂的巧言,也就是『花言巧語』。」朱熹用「花言巧語」來解釋《論語》裡的「巧言」二字,後來「花言巧語」就被用來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
真心誠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意真實誠懇,沒有絲毫虛假。《歧路燈》第二八回:「這也是他們大商真心誠意置買。」也作「真心真意」、「真心實意」。
情詞懇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說的話全都出自肺腑,毫不虛假。如:「他那一篇情詞懇切的演說,再度激起青年們高昂的愛國情操。」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