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4.834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百計千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方百計」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彭龜年〈論小人疑間兩宮乞車駕過宮面質疏〉(據《止堂集.卷三》引)1>邇者群臣抗章,無不切至,而天聽穹窿,未見昭格,此固群臣孚誠有所不足,詞語有所未明。然臣竊料必有植此疑根于陛下之胸中者,見外庭紛紛有奏疏,將千方百計誤陛下之聽,使陛下不省2>群臣之言,未可知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 (2) 省:音ㄒ|ㄥˇ,明瞭、領悟。〔參考資料〕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如今學者卻恁地慢了。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捉他,如此猶恐不獲。今卻只在此...
曠若發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曠,開朗。矇,眼睛失明。曠若發矇指雙目失明的人,突然能看見外物。比喻人從昏蒙的狀態而豁然通曉。
外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外面、外頭。《儒林外史》第一回:「只見外邊走進一個人來,頭帶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紅樓夢》第六三回:「說著,走至外邊,因見無人,便問五兒之事。」也作「外面」。
另眼看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另眼相看」之典源,提供參考。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1>那妻子與小舅私對陳大郎說道:「那時在海灘上,望得見外婆家了,打發了來船,姊弟正走間,遇見一夥人,捆縛將來,道是:『性命休矣!』不想一見大王,查問來歷,我等一一實對,便把我們另眼相看,我們也不知其故。今日見說,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蘇州所遇,果非虛話了。」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明.無名氏《霞箋記.第二五齣》。〔參考資料〕 明.無名氏《霞箋記.第二五齣》(據《六十種曲》引)奴婢蒙娘娘另眼看待,實有冤苦在心。今日蒙娘娘垂問,料想終難隱藏,我這一腔幽恨離愁,就奏與娘娘知道。娘娘恕奴婢萬死。
浩然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頭巾。形狀有如今日的風帽,其後有長披幅,相傳唐代孟浩然曾戴用,因而得名。《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只見外面又走進一個人來,頭戴浩然巾,身穿醬色紬直裰。」《鏡花緣》第二五回:「誰知他們個個頭戴浩然巾,都把腦後遮住,只露一張正面。」
雨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雨燕目雨燕科。與燕十分近似,長約九至二十三公分,翅特長,體結實有力,呈灰、褐或黑色而有光澤,除南美洲南部,澳洲,兩極未見外,幾乎遍布全球。
馬龍車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詔曰:「吾萬乘之主7>,身衣8>大練縑裙9>,食不求所甘,左右旁人,皆無薰香之飾。前過濯龍門10>,見外家問起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亦不譴怒11>,但絕歲用,冀12>以默止讙13>耳。」 〔注解〕 (1) 上:皇上,此指東漢章帝。 (2) 封:封官,古代帝王以土地、爵位、名號授給王族或有功的人。 (3) 白:動詞,告訴。此指上書。 (4) 太后:指明德馬皇后,漢明帝時封后。 (5) 柱石之功:指對國家有重大的功勞。 (6) 時無赭,澆黃土:猶「無功不受祿」之意。 (7) 萬乘之主:指貴為一國之皇后。乘,音ㄕㄥˋ。 (8) 衣:音|ˋ,動詞,穿。 (9) 大練縑裙:粗帛雜絲所...
千思百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方百計」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彭龜年〈論小人疑間兩宮乞車駕過宮面質疏〉(據《止堂集.卷三》引)1>邇者群臣抗章,無不切至,而天聽穹窿,未見昭格,此固群臣孚誠有所不足,詞語有所未明。然臣竊料必有植此疑根于陛下之胸中者,見外庭紛紛有奏疏,將千方百計誤陛下之聽,使陛下不省2>群臣之言,未可知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 (2) 省:音ㄒ|ㄥˇ,明瞭、領悟。〔參考資料〕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如今學者卻恁地慢了。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捉他,如此猶恐不獲。今卻只在此...
百計千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方百計」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彭龜年〈論小人疑間兩宮乞車駕過宮面質疏〉(據《止堂集.卷三》引)1>邇者群臣抗章,無不切至,而天聽穹窿,未見昭格,此固群臣孚誠有所不足,詞語有所未明。然臣竊料必有植此疑根于陛下之胸中者,見外庭紛紛有奏疏,將千方百計誤陛下之聽,使陛下不省2>群臣之言,未可知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 (2) 省:音ㄒ|ㄥˇ,明瞭、領悟。〔參考資料〕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如今學者卻恁地慢了。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捉他,如此猶恐不獲。今卻只在此...
百謀千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方百計」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彭龜年〈論小人疑間兩宮乞車駕過宮面質疏〉(據《止堂集.卷三》引)1>邇者群臣抗章,無不切至,而天聽穹窿,未見昭格,此固群臣孚誠有所不足,詞語有所未明。然臣竊料必有植此疑根于陛下之胸中者,見外庭紛紛有奏疏,將千方百計誤陛下之聽,使陛下不省2>群臣之言,未可知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 (2) 省:音ㄒ|ㄥˇ,明瞭、領悟。〔參考資料〕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三五.論語.泰伯篇》「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如今學者卻恁地慢了。譬如捉賊相似,須是著起氣力精神,千方百計去趕捉他,如此猶恐不獲。今卻只在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