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27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滄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人事變遷。唐.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詩:「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腳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根底、底細。《警世通言.卷二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只見外面一個人入來,到房門口探頭探腦。公子大喝道:『什麼人敢來瞧俺腳色?』」
內團體與外團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團體的成員;反之,則為外團體的成員,所以有時與人互動時讓人有太客氣的感覺,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說「太見外了」,也就是會將彼此的關係拉開,產生他群團體的距離感。註2 參考書目註1:Craig Calhoun/Donald Light/ Suzanne Keller原著,林瑞穗編譯,《社會學概論》,(臺北市:麥格羅希爾,2004)。註2: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
另眼相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另眼相看」之典源,提供參考。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1>那妻子與小舅私對陳大郎說道:「那時在海灘上,望得見外婆家了,打發了來船,姊弟正走間,遇見一夥人,捆縛將來,道是:『性命休矣!』不想一見大王,查問來歷,我等一一實對,便把我們另眼相看,我們也不知其故。今日見說,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蘇州所遇,果非虛話了。」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明.無名氏《霞箋記.第二五齣》。〔參考資料〕 明.無名氏《霞箋記.第二五齣》(據《六十種曲》引)奴婢蒙娘娘另眼看待,實有冤苦在心。今日蒙娘娘垂問,料想終難隱藏,我這一腔幽恨離愁,就奏與娘娘知道。娘娘恕奴婢萬死。
香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置放香爐、燭臺的長几案。《西遊記》第一八回:「三藏聞言,遂設香案,朝南禮拜罷!」《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正說之間,只見外邊傳呼:『有詔書到!』張果命人忙排香案等著。」
飛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跑得很快,像飛一樣。《儒林外史》第三四回:「那響馬賊數十人,齊聲打了一個忽哨,飛奔前來。」《老殘遊記》第一七回:「忽見外面差人飛奔也似的跑來報:『白大人已到,對岸下轎,從冰上走過來了。』」也作「飛跑」。
車如流水馬如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後漢書.卷一○.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紀》:「見外家問起居者,車如流水,馬如游龍。」形容車馬絡繹不絕,繁華熱鬧的景象。南唐.李煜〈憶江南.多少恨〉詞:「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
另眼看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另眼相看」之典源,提供參考。 ※#《初刻拍案驚奇.卷八》1>那妻子與小舅私對陳大郎說道:「那時在海灘上,望得見外婆家了,打發了來船,姊弟正走間,遇見一夥人,捆縛將來,道是:『性命休矣!』不想一見大王,查問來歷,我等一一實對,便把我們另眼相看,我們也不知其故。今日見說,卻記得你前年間曾言蘇州所遇,果非虛話了。」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明.無名氏《霞箋記.第二五齣》。〔參考資料〕 明.無名氏《霞箋記.第二五齣》(據《六十種曲》引)奴婢蒙娘娘另眼看待,實有冤苦在心。今日蒙娘娘垂問,料想終難隱藏,我這一腔幽恨離愁,就奏與娘娘知道。娘娘恕奴婢萬死。
膺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選。《晉書.卷三二.后妃傳下.穆章何皇后傳》:「穆章何皇后諱法倪,廬江灊人也。父準,見外戚傳。以名家膺選。」
龍瑛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北:前衛。1993年 《夜流》,台北:地球。2001年 《濤聲》,台北:桂冠圖書 期刊、報紙、散篇見外部連結:[台灣文學-典藏作家:龍瑛宗 http://dcc.ndhu.edu.tw/literature/author24.htm] 評論、其他   〈植有木瓜樹的小鎮〉一向都被評論家當作觀察龍瑛宗作品風格的指標作品,同時也有論者認為龍瑛宗這篇作品,透露了殖民統治時代的台灣文學,因為受到時局變化的影響,產生重大本質轉變的一個分界點。  葉石濤說,到了龍瑛宗,台灣小說裡才出現現代人心理的挫折,哲學的冥想以及濃厚的人道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