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23.8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匿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具名或不寫真實姓名。如:「匿名的攻是社會紊亂根源之一。」
抵瑕蹈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針對他人弱點、短處加以指摘攻擊。如:「別對他人抵瑕蹈隙、攻隱私。」
充棟折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汗牛充棟」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柳宗元〈唐故給事中皇太子侍讀陸文通先生墓表〉(據《全唐文.卷五八八.柳宗元》引)孔子作《春秋》千五百年,以名為傳者五家,今用其三焉。秉觚牘,焦思慮,以為論注疏說者百千人矣。攻狠怒,以詞氣相擊排冒沒1>者,其為書,處則充2>棟宇,出則汗3>牛馬,或合而隱,或乖而顯。後之學者,窮老盡氣,左視右顧,莫得而本;則專其所學,以訾其所異,黨枯竹,護朽骨,以至於父子傷夷,君臣詆悖者,前世多有之。甚矣!聖人之難知也。 〔注解〕 (1) 冒沒:傾軋。 (2) 充:填滿、裝滿。 (3) 汗:使出汗。
論黃數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惡意攻,誹謗批評。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一折:「可著我怎挂眼,只待要論黃數黑在筆硯間。」元.劉時中〈端正好.既官府甚清明套.十二月〉曲:「不是我論黃數黑,怎禁他惡紫奪朱?」也作「論黃數白」。
詆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攻。如:「對於好朋友的過失,只是詆諆濫罵,而不加善言規戒,那不是智者的作為。」
於事無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濟於事」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劉摯〈論分析助役〉(據《宋文鑑.卷五七》引)若夫馮京、王珪同列預政,皆依違自固,不扶顛危。雖心悟其非而無所捄正,己之進退又媕婀而不決,皆非所謂輔臣之體。臣四海之內,孤立獨進,陛下過聽,任以風憲。嘗切思之,近歲臺諫官1>疊以言事罷免2>,豈其言皆無補於事歟?豈皆願為激險直之語,以自為名而絜去歟?嘗以謂欲言政府之事者,其譬如治湍暴之水,可以循理而漸道之,不可以隄防激鬥而發其怒。不惟難攻亦為患滋大。 〔注解〕 (1) 臺諫官:專司諫諍之職的官吏。 (2) 罷免:罷黜、免官。
標同伐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標榜同道,攻異己。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真長標同伐異,俠之大者。」
壞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或攻他人的言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因在制臺跟前,狠狠的說了他些壞話。」
出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逃亡、流亡。[例]他因發表措辭激烈的言論攻獨裁專制的政府,無法在國內存身,只有出亡在外。
無益於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無濟於事」之典源,提供參考。 ※宋.劉摯〈論分析助役〉(據《宋文鑑.卷五七》引)若夫馮京、王珪同列預政,皆依違自固,不扶顛危。雖心悟其非而無所捄正,己之進退又媕婀而不決,皆非所謂輔臣之體。臣四海之內,孤立獨進,陛下過聽,任以風憲。嘗切思之,近歲臺諫官1>疊以言事罷免2>,豈其言皆無補於事歟?豈皆願為激險直之語,以自為名而絜去歟?嘗以謂欲言政府之事者,其譬如治湍暴之水,可以循理而漸道之,不可以隄防激鬥而發其怒。不惟難攻亦為患滋大。 〔注解〕 (1) 臺諫官:專司諫諍之職的官吏。 (2) 罷免:罷黜、免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