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東門黃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朝的宰相李斯,因趙高誣以謀反罪名,臨刑腰斬時懊悔的告訴他的兒子說:「我想與你牽著黃犬到東門外逐兔,哪裡有可能啊!」典出《史記.卷八七.李斯傳》。後用以比喻做官遭禍,抽身悔遲。南朝陳.徐陵〈梁貞陽侯重與王太尉書〉:「東門黃犬,固以長悲;南陽白衣,何可復得!」
大逆不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謀反背叛,罪惡重大。或行為嚴重違反常理。《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宣言司馬師大逆不道,今奉太后密詔,令盡起淮南軍馬,仗義討賊。」《文明小史》第四二回:「他們膽敢出賣這些大逆不道的書,這等書店就該重辦。」也作「大逆無道」。
老成持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所殺。 (3) 楚:指楚王劉戊(?∼西元前154),西漢沛縣人,楚夷王劉郢子。景帝初,與吳王劉濞謀反,起兵攻梁。後為周亞夫平定,兵敗自殺。 (4) 孝王:梁孝王劉武(?∼西元前139),文帝第四子,景帝同母弟,封代王,後徙為淮陽王、梁王。竇太后愛之,賞賜不勝道,富可敵國。景帝廢栗太子,竇太后欲以孝王為嗣,袁盎等臣反之。孝王心有怨懟,遣人刺殺袁盎等未果。竇太后向景帝說情,始免其罪。後景帝益疏遠之,歸國病逝,謚孝王。 (5) 安國:韓安國(?∼西元前127),字長孺,西漢成安人。事梁孝王為中大夫,景帝時吳、楚反,敗吳兵。武帝時官至御史大夫、衛尉。後匈奴入侵,安國以材官將軍屯漁陽,兵敗,嘔血...
借刀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汪廷訥《三祝記.卷上.造陷》方今趙元昊謀反,勢甚猖獗。朝廷欲選將興師,恩相明日表奏1>仲淹2>為環慶路經略招討使3>,以平元昊4>,這所謂借刀殺人,又顯得恩相以德報怨。此計何如? 〔注解〕 (1) 表奏:上表奏請。 (2) 仲淹:范仲淹(西元989∼1052),字希文。宋名臣,吳縣人。秀才時即以天下為己任,官至參知政事。元昊反,時仲淹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卒諡文正。 (3) 經略招討使:掌管招撫討伐事務之官。經略,唐始設,後多以節度使充任。宋置經略安撫司,掌兵民之事。明代於用兵時特置,權任極重,在總督之上。清初亦曾設有...
何足掛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胡亥便召集眾儒生們,問他們應該如何處置。儒生們便據實回答,說:「人臣不准擁有兵士,現在陳勝起兵,就是謀反,其罪當誅。」胡亥聽了之後很不高興,認為這些儒生們是在指責他治國無方,才會導致陳勝叛變。叔孫通看到胡亥變了臉色,心想不妙,便趕緊上前說道:「你們都說錯了。今日天下已經統一,且皇帝英明,領導有方,讓人人團結一心,怎麼有人膽敢造反呢?陳勝他們只是一群強盜流氓罷了,各地郡守正在追捕他們,抓到之後就依法論罪,不值得把他們放在嘴裡來討論啊!」胡亥聽了叔孫通的話以後十分高興,便厚賞叔孫通。後來《史記》原文之「何足置之齒牙閒」演變成「不足掛齒」這句成語,指人或事物輕微,不值得一提。
鍾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起馬超、韓遂起兵叛亂,劉璋疑懼,被張松說服請劉備入蜀。曹操死後任大理,遷相國。建安二十四年,魏諷謀反。鍾繇因舉薦魏諷而被免職。曹丕即位之後,復為相國,遷太尉,與司徒華歆、司空王朗並稱三公。 評價當時著名書法家,據說楷書就是他最初衍化出來的。在書法方面,與王羲之並稱「鍾王」,其書體稱為「鍾體」,衛夫人、王羲之的師承。 著作目前尚無確切資料資料來源:網路
超群絕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昌邑人,生卒年不詳。初事項羽,後率兵歸漢,為漢初功臣。佐高祖定天下,多建奇功,封梁王。後因人告他謀反而被殺,並誅殺他的三族。 (11) 益德:即張飛(?∼西元271),字益德,一作翼德,三國蜀漢涿郡人。少與關羽俱事劉備,號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封西鄉侯。劉備伐吳,飛率兵會合,出兵前為部下所殺。諡桓。 (12) 髯:多鬚的人,此指關羽。 (13) 省:音ㄒ|ㄥˇ,閱,察看。
勢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敗逃至荊州,王含為刺史王舒沉於江中而死。 (2) 錢鳳:生卒年不詳,字世儀,晉朝武康人。與王敦勾結謀反作亂,並做為王敦與沈充之間的密使。王敦敗後,錢鳳亦被誅。 (3) 苑城:即今南京城。本為三國吳之後苑城,東晉南渡後,成帝改建作新宮,遂為宮城。 (4) 大駕:皇帝。指晉明帝。 (5) 距戰:迎戰。 (6) 鑒:郗鑒(西元269∼339),字道徽,東晉名臣。博覽經籍,明帝時,拜為安西將軍,移車騎將軍,與王導、卞壼等同心輔政,封南昌縣公。蘇峻之亂,誓師勤王,復安晉室。諡文成。有文集十卷。 (7) 屈:降服、折服。 (8) 懲:警戒、教訓。 (9) 豕突:野豬向四處衝撞,比喻賊寇到處...
伏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伏法、受死。《大宋宣和遺事.利集》:「蔡脩亦以復辟之謗伏誅。童貫初貶惡州居住,量移郴州。」《三國演義》第三回:「何進謀反,已伏誅矣。」
揚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故意宣揚,散布某種言論。《戰國策.秦策四》:「以是告楚,楚王揚言與秦遇,魏王聞之,恐。」《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卻被皇甫酈揚言於西涼人曰:『李傕謀反,從之者即為賊黨,後患不淺。』西涼人多有聽酈之言,軍心漸渙。」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