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2.67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涇渭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冬春二水皆清,合流處亦隨時清濁,……豈可據為常清濁哉?」所以涇水和渭水的清、濁,並沒有一定,是隨著季節以及二河水位上升或乾枯而有所變化。後來「涇渭分明」就從《詩經》的「涇以渭濁,湜湜其沚」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彼此的區別非常清楚。
涇渭不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冬春二水皆清,合流處亦隨時清濁,……豈可據為常清濁哉?」所以涇水和渭水的清、濁,並沒有一定,是隨著季節以及二河水位上升或乾枯而有所變化。後來「涇渭分明」就從《詩經》的「涇以渭濁,湜湜其沚」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彼此的區別非常清楚。
涇渭自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冬春二水皆清,合流處亦隨時清濁,……豈可據為常清濁哉?」所以涇水和渭水的清、濁,並沒有一定,是隨著季節以及二河水位上升或乾枯而有所變化。後來「涇渭分明」就從《詩經》的「涇以渭濁,湜湜其沚」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彼此的區別非常清楚。
四公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清末譚嗣同、陳三立、吳保初、丁惠康皆名父之子,並著才華,時稱「四公子」。
刈蓍遺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出遊少源之野,遇因遺失蓍草做的簪子而悲泣的婦人,問其所悲,婦人答以非為不值錢的蓍簪丟了而哭,是因簪為故舊之物才傷心。典出《韓詩外傳》卷九。後比喻為物雖輕賤不足為惜,但故舊之情不可忘。清.譚嗣同〈仁學界說〉:「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孔子猶嘆其小,刈蓍而遺簪,田婦方且不惜,奈何私壟斷天下之財,恝不一散以沾潤於國之人也。」
戊戌六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戊戌政變中,被舊派捕殺的六位改革派人士。包括譚嗣同、楊深秀、楊銳、林旭、劉光第、康廣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箭頭的通稱。《廣韻.平聲.侯韻》:「鍭,箭鏃。」清.譚嗣同〈怪石歌〉:「我與子兮今邂逅,殊勝彎弓命鏃鍭。」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