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耆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人名。(西元1787~1858)字介春,清末滿州人。歷任兩廣總督、文淵閣大學士,並於鴉片戰爭後與英訂定南京條約。英法聯軍之役後,奉命議和,因態度軟弱,使清廷損失極大,賜死自盡。
楚懷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國時楚國國君。(?~西元前296)名熊槐。為政無能,曾為秦、齊所敗。後聽張儀之計與秦議和,入秦時被拘留,後客死於秦。
和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交戰國間因停戰議和而訂定的條約。如:「辛丑和約」、「巴黎和約」。宋.陸游〈醉歌〉詩:「戰馬死槽櫪,公卿守和約。」
2.訂定議和條約。《新唐書.卷一七四.列傳.牛僧孺》:「是時,吐蕃請和約馳兵。」
和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議和的局勢。如:「如今戰爭已呈和局,大家可鬆一口氣了。」
管理的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作為生物人來研究,不是做工的個體。首先承認人的基本需要,一旦有人承認這些需要,就會樂於傾聽別人的建議和申訴,如此可提高士氣及生產。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科學、人際關係英文關鍵字: Science、Relationships 參考資料:林進財著。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 1998年9月,頁43-45,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毓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號佐臣,生卒年不詳,清滿州正黃旗人。光緒間任山東巡撫,極力排外教,獎勵大刀會(即義和團)。後因教案屢起,調職山西,自稱義和團統領,妄殺教士教民,為清廷招致庚子八國聯軍之禍,開議和約時,外人堅請嚴懲禍首,遂伏誅。
快口直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號文山,南宋末忠臣,江西吉水人。官至左丞相, 封信國公。德祐初,元兵入侵,天祥應詔勤王,奉使入元軍議和,被執。後脫歸,輾轉浙、閩、粵,繼抗元師,戰敗被執,拘燕三年,宋既亡,終不屈,遂被殺。臨刑,作〈正氣歌〉以見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吟嘯集》。
中法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光緒十年(西元1884),中國和法國因安南事件所引起的戰役。次年議和,訂立中法天津和約,越南自此淪為法國的殖民地。也稱為「甲申之役」。
袁世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59~1916)字慰廷,號容庵,河南項城人。清末,為李鴻章所賞識,戊戌政變,因告密而得寵,自山東巡撫,進直隸總督,嗣官外務部尚書、軍機大臣。辛亥革命事起,以內閣總理大臣,挾北洋兵力,與民軍議和,迫清帝退位,孫中山先生力辭大總統讓之,遂為民國首任大總統。後謀行帝制,孫中山先生號召全國聲討,憂憤而死。著有《洹邨逸興》、《圭塘唱和集》。
甲申之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朝光緒十年,歲次甲申(西元1884),中法因安南事件所引起的戰役。次年議和,訂立中法天津和約,越南正式成為法國所有。也稱為「中法戰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