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37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攻為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主動攻擊做為積極防禦的手段。《宋史.卷四○二.安丙傳》:「時方議和,丙獨戒飭將士,恫疑虛喝,以攻為守,威聲甚著。」
搜尋引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ic Search beta版啟用,該搜尋引擎目前主要提供計算機學科及相關領域的學術論文、作者、會議和學術期刊。2010年1月,網友孔丘建置中文中小學生專用知識型搜尋引擎未成年學子專用搜尋引擎。搜尋引擎的商務搜尋引擎的商務是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在中國大陸還有很多人用網址大全去尋找商業平台網站的時候,搜尋引擎行銷的方式慢慢的興起,越來越多的買家又或賣家透過搜尋引擎來尋找自己的需要。其中以Google最為出名,可以說是一代搜尋引擎的楷模。Google以其優秀的搜尋演算法,不被競價排名所籠罩的口碑成為全世界最為出名的搜尋引擎。...
口快心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號文山,南宋末忠臣,江西吉水人。官至左丞相, 封信國公。德祐初,元兵入侵,天祥應詔勤王,奉使入元軍議和,被執。後脫歸,輾轉浙、閩、粵,繼抗元師,戰敗被執,拘燕三年,宋既亡,終不屈,遂被殺。臨刑,作〈正氣歌〉以見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吟嘯集》。
宣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講和、議和
恫疑虛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張聲勢,使人疑懼不安。《宋史.卷四○二.安丙傳》:「時方議和,丙獨戒飭將士,恫疑虛喝,以攻為守,威聲甚著。」也作「恫疑虛猲」。
張孝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強暴,賑濟災荒,"庭無滯訟"。張孝祥舉進士出自湯思退之門,曾受到湯的舉薦提拔。但後來他卻反對湯思退的議和主張,而支持主戰派將領張浚的北伐,因而不斷受到主和派的誹謗、打擊。乾道五年(1169)因病以顯謨閣直學士的身份離職,退居蕪湖,講論理學,徜徉山水。  文學思想 張孝祥的文章對於南宋王朝政治的腐朽黑暗多有揭露和批判,表現了堅決抗敵、收復失地的愛國精神。他的詩歌多贈答、題詠和紀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寫景敍事之中流露出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生活的深切關懷。他的詩文在當時流傳甚廣,並得到過很高的評價。謝堯仁稱讚他的文章"如大海之起...
隱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童年、而少年、戀愛、擇偶、婚姻生活,以至於病、老等,並呈現出一位知識份子對現實社會生存環境的諷刺、建議和企盼。  隱地在五十六歲那年才開始寫詩,很受詩壇注目。其所創辦的爾雅出版社持續三十一年編選《年度小說選》,也曾出版過多年《年度批評選》、《年度詩選》,對臺灣的文學出版貢獻良多。 著作 散文、隨筆、評論《隱地看小說》(1967)《一個里程》(1968)《反芻集》(1970)《快樂的讀書人》(1975)《現代人生》(1976)《歐遊隨筆》(1976)《我的書名就叫書》(1978)《誰來幫助我》(1980)《心的掙扎》(...
萬曆三大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海戰方面,朝鮮名將李舜臣克制日本海軍,切斷日本的補給線,日軍不己困難;明君也不能獲勝。明與日本只能議和,此為第一次「朝鮮之役」(1592~1596)。1597年,豐臣秀吉又發動第二次「朝鮮之役」,明又派軍支援。日本自始即陷於苦戰。1598年,豐臣秀吉去世後,日本撤軍。前後兩次長達七年的朝鮮之役,使朝鮮頓時化為廢墟。明朝兩次出兵,不僅喪失許多人命,也使明朝的財政負擔透支了一千萬兩。另一方面,由於這次的戰爭,明朝在遠東方面的防衛體制日趨衰弱,使女真人有可勝之機。朝鮮之役尚未結束,播州(貴州遵義)土官楊應龍又於1597年叛亂...
行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和、議和。《左傳.哀公元年》:「使大夫種,因吳太宰嚭,以行成,吳子將許之。」明.梁辰魚《浣紗紀》第一○齣:「昨遣行成通幣禮,緣何還阻滯。」
強弩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強弩之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載:在中國漢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時時侵擾邊境,一直是朝廷最為擔憂的強大外患。西漢武帝時,匈奴派人到漢朝來議和,朝中大臣王恢因為曾多次在邊境為官,深知匈奴的反覆無常,所以反對議和。主張用兵。而當時朝中另一大臣韓安國卻贊成議和,他認為漢朝軍隊若要討伐匈奴,必須長途跋涉,一旦經過長距離的遠征,無論是多麼威武勇猛的軍隊,必定已是人困馬乏。就像是從強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盡頭就毫無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