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3.71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潛移暗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潛移默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潛移默化」原作「潛移暗化」。北齊時,顏之推寫了一本家訓,教導子孫做人處世的道理。其中有一部分寫到,人在年輕之時,性格未定,時常有樣學樣,如果多和賢德的人在一起,性格思想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他們的影響,可以養成良好的品德。就像在蘭室待久了,身上也會有蘭花的香氣;在魚市中待久了,身上則會有魚腥味一樣。所以自古以來,君子都很慎重地選擇朋友。孔子也曾說:「不要去結交道德修養不如自己的人。」和比自己更有品德的人交往,才能自然而然地受到他們的影響。後來「潛移默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潛移暗化」演變而出,形容人的思想、性格或習慣受到影響,不知不覺中起了變化。
肩摩踵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國人口眾多,怎麼會沒人呢?」楚王又問:「那為何要派你來?」晏嬰說:「齊國任命使節都是看那國國君是否賢德,賢使就會被派到有賢君的國家,不肖使節就會被派到不肖的國家。齊國就屬我最不肖,所以被派來楚國。」這個故事表現出晏嬰人小志高的氣魄,運用他超人的智慧,反擊別人給他的汙辱。典源文章中晏嬰連續使用「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三個意象形容齊國人口眾多,人才濟濟。後來「摩肩接踵」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表示人與人肩接肩,腳踫腳,用以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摩肩繼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國人口眾多,怎麼會沒人呢?」楚王又問:「那為何要派你來?」晏嬰說:「齊國任命使節都是看那國國君是否賢德,賢使就會被派到有賢君的國家,不肖使節就會被派到不肖的國家。齊國就屬我最不肖,所以被派來楚國。」這個故事表現出晏嬰人小志高的氣魄,運用他超人的智慧,反擊別人給他的汙辱。典源文章中晏嬰連續使用「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三個意象形容齊國人口眾多,人才濟濟。後來「摩肩接踵」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表示人與人肩接肩,腳踫腳,用以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以夜繼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以愛護,不敢勞動;追求正道,彷彿永遠沒有終止,不敢自滿。周武王從不輕慢身邊的臣子,也不會遺忘遠方賢德的諸侯。周公想要兼備夏、商、周三代聖王的美德,以實施禹、湯、文、武四位賢王的德政。當發覺做的有與聖王不合的地方,就仰著頭思考,白天想不出來時,夜晚就繼續地思考,幸而想通了,就會高興地坐等天亮,以便立刻施行。「夜以繼日」被用來形容日夜不停,在《管子》和《莊子》書中都曾出現。《管子.禁藏》說:一般人之常情,都會趨利避害。商人通商時,總是夜晚接續著白天,以加倍的速度兼程趕路,是因為利益在前的緣故。其原文雖作「夜以續日」,其實就是「夜以繼日」的意思。《莊子.至樂》說:地位尊貴的人日以繼夜為獻可替否而...
相得益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君主聖明,賢能的人才自然聚集,眾人心神聚合,會集大家的智慧,互相勉勵、配合,更能顯現出各自的長處。「相得益彰」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指互相配合、映襯,更能顯出各自的優點。
任賢使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用有賢德、有才能的人。《吳子.料敵》:「有不占而避之者六……四曰陳功居列,任賢使能。」《三國演義》第八二回:「吳王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也作「任賢仗能」、「任賢用能」。
當務為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當務之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當務之急」原作「當務為急」。孟子是戰國時代的大思想家,曾教導子弟做事一定要知道輕重緩急。他說一個有智慧的人,對什麼事都清楚明瞭,但仍知道要先完成當前最急迫的事;一個仁慈的人,對什麼都給予關愛,但仍知道要先親近有賢德的人。孟子告訴學生,凡事都要先認清優先順序,先完成當下最急切的事,這叫做「知務」,也就是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後來「當務之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當前最急迫要做的事。
桂馥蘭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像桂花、蘭花般芬芳。稱譽人賢德或子孫賢盛。南朝梁.元帝〈特進蕭琛墓誌銘〉:「遊楚宦梁,桂馥蘭芳。」
碩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大德、賢德的人。《詩經.邶風.簡兮》:「碩人俁俁,公庭萬舞。」《魏書.卷七.高祖紀上》:「頃者州郡選貢,多不以實,碩人所以窮處幽仄,鄙夫所以超分妄進。豈所謂旌賢樹德者也?」
好好先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司馬徽不道人短,與人交談,不論美惡皆言好,今人稱「好好先生」本於此。見《通俗編.品目》。後稱為人平和,不議論別人是非的人。如:「老陳為人隨和,凡事不和別人計較,是大家公認的好好先生。」亦稱不分是非,到處討好但求相安無事的人。多含貶義。《金瓶梅》第二○回:「今後姐姐,他行的事,你休要攔他,料姐夫他也不肯差了,落得你不做好好先生,纔顯出你賢德來。」《儒林外史》第六回:「我們沒來由今日為他得罪嚴老大,老虎頭上撲蒼蠅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