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15.774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肩摩袂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國人口眾多,怎麼會沒人呢?」楚王又問:「那為何要派你來?」晏嬰說:「齊國任命使節都是看那國國君是否賢德,賢使就會被派到有賢君的國家,不肖使節就會被派到不肖的國家。齊國就屬我最不肖,所以被派來楚國。」這個故事表現出晏嬰人小志高的氣魄,運用他超人的智慧,反擊別人給他的汙辱。典源文章中晏嬰連續使用「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三個意象形容齊國人口眾多,人才濟濟。後來「摩肩接踵」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表示人與人肩接肩,腳踫腳,用以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孝子賢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克盡孝道的賢德子孫。元.劉唐卿《降桑椹》第五折:「聖人喜的是義夫節婦,愛的是孝子賢孫。」《鏡花緣》第五一回:「我死後別無遺言,惟囑後世子孫,千萬莫把綠林習氣改了,那才算得孝子賢孫哩。」
兩得益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的力量少,但效果卻很好。相同的道理,聖人和君子,正是聖明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因此君王必須認真尋找賢德之人,才能夠安逸地享受天下太平。做部屬的也是如此,賢能的人一旦遇到聖明的君主,謀略合乎君主的心意,規諫的言詞受到重視,忠君之心能夠彰顯,得以擔任官職且施展抱負。所以天下太平,君主聖明,賢能的人才自然聚集,眾人心神聚合,會集大家的智慧,互相勉勵、配合,更能顯現出各自的長處。「相得益彰」這句成語就出自此處,指互相配合、映襯,更能顯出各自的優點。
比肩隨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國人口眾多,怎麼會沒人呢?」楚王又問:「那為何要派你來?」晏嬰說:「齊國任命使節都是看那國國君是否賢德,賢使就會被派到有賢君的國家,不肖使節就會被派到不肖的國家。齊國就屬我最不肖,所以被派來楚國。」這個故事表現出晏嬰人小志高的氣魄,運用他超人的智慧,反擊別人給他的汙辱。典源文章中晏嬰連續使用「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三個意象形容齊國人口眾多,人才濟濟。後來「摩肩接踵」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表示人與人肩接肩,腳踫腳,用以形容人多擁擠不堪。
夜以繼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以愛護,不敢勞動;追求正道,彷彿永遠沒有終止,不敢自滿。周武王從不輕慢身邊的臣子,也不會遺忘遠方賢德的諸侯。周公想要兼備夏、商、周三代聖王的美德,以實施禹、湯、文、武四位賢王的德政。當發覺做的有與聖王不合的地方,就仰著頭思考,白天想不出來時,夜晚就繼續地思考,幸而想通了,就會高興地坐等天亮,以便立刻施行。「夜以繼日」被用來形容日夜不停,在《管子》和《莊子》書中都曾出現。《管子.禁藏》說:一般人之常情,都會趨利避害。商人通商時,總是夜晚接續著白天,以加倍的速度兼程趕路,是因為利益在前的緣故。其原文雖作「夜以續日」,其實就是「夜以繼日」的意思。《莊子.至樂》說:地位尊貴的人日以繼夜為獻可替否而...
以日繼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加以愛護,不敢勞動;追求正道,彷彿永遠沒有終止,不敢自滿。周武王從不輕慢身邊的臣子,也不會遺忘遠方賢德的諸侯。周公想要兼備夏、商、周三代聖王的美德,以實施禹、湯、文、武四位賢王的德政。當發覺做的有與聖王不合的地方,就仰著頭思考,白天想不出來時,夜晚就繼續地思考,幸而想通了,就會高興地坐等天亮,以便立刻施行。「夜以繼日」被用來形容日夜不停,在《管子》和《莊子》書中都曾出現。《管子.禁藏》說:一般人之常情,都會趨利避害。商人通商時,總是夜晚接續著白天,以加倍的速度兼程趕路,是因為利益在前的緣故。其原文雖作「夜以續日」,其實就是「夜以繼日」的意思。《莊子.至樂》說:地位尊貴的人日以繼夜為獻可替否而...
愛莫助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愛莫能助」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愛莫能助」原作「愛莫助之」。春秋時,周宣王是個知人善任的君王,使得原本衰落的周室得以中興。而仲山甫就是一位賢德有能的大臣,受到宣王的重用,〈詩經〉裡有一篇題為〈烝民〉的詩,就是一位叫尹吉甫的大臣,贊頌仲山甫的賢能。詩裡說他有良好的品德,堅強的意志,日夜不停地工作,全心全意輔佐君王,做好每一件事。有句話說:「德行輕如毛,但很少人能舉得起來。」左思右想,天底下也只有仲山甫一人可以辦得到,別人無法幫助他。後來「愛莫能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表示內心雖然同情,想要幫助卻無能為力。
洗耳拱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洗耳恭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洗耳恭聽」是指洗乾淨耳朵恭敬地聆聽。典源或出於元曲。例如元代鄭廷玉所寫的雜劇《楚昭公》第四折中提到一段故事:秦王派了百里奚護送公主下嫁給楚昭公的兒子。百里奚聽說楚昭公的夫人和兒子都曾在漢江落水,後來如何能獲救,就請楚昭公說給他聽,他願意「洗耳恭聽」。也有人認為「洗耳」一語是出自於晉.皇甫謐《高士傳》。但《高士傳》中記載堯舜時期的賢人許由,因為他的賢德,堯想將帝位讓給他,他拒而不受,歸隱於箕山之下。堯又想請他出任地方官,他聽了後跑到池塘邊洗耳,這和「洗耳恭聽」之「洗耳」的目的不同:一個是洗耳為了洗掉聽到不願聽的話,一個是洗耳表示要恭敬地聽人家的話。
渴而穿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雜上》也記載一則故事:春秋魯昭公逃離自己的國家投奔齊國,齊景公問他原因時,他說:「我因為不懂得任用賢德忠心的人,又聽不進諫言,導致身邊都是奸佞小人,沒有人可以輔佐我,因此失去政權。」景公聽了問晏子:「如果幫助魯昭公回去魯國,他會成為賢明的國君嗎?」晏子回答說:「不會。溺水後才探水路,迷路後才向人問路,就像是面臨災難才趕緊鑄造兵器,被噎著了才趕緊挖井取水,雖然緊急採取行動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噎」指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如果把噎改成渴,意思就會更明白。
屠牛朝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姜子牙未受周文王賞識時,曾在朝歌以殺牛為生。典出《武備志.兵訣評.尉繚子.武議》。後用來比喻賢德之士尚未被賞識任用。也作「朝歌鼓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