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匿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掩飾躲藏,不露痕跡。三國魏.曹植〈九愁賦〉:「感龍鸞而匿跡,如吾身之不留。」
|
流風遺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代流傳下來的風尚舊跡。宋.蘇轍〈黃州快哉亭記〉:「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馳騖,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也作「流風遺躅」。
|
表明心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人表示自己的心意或意見。如:「他寫一封愛慕的情書給女同事,以表明心跡。」《說岳全傳》第一一回:「此乃國家大典,豈容你我私自檢擇?如今必須對神立誓,表明心跡,方可考試。」
|
墨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寫所留的原本。也指書畫的真跡。《宋書.卷六九.范曄傳》:「上示以墨跡,曄乃具陳本末。」也作「墨蹟」。
|
萍蹤浪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萍隨水流,蹤跡難料。比喻人四處飄泊,行蹤不定。明.楊柔勝《玉環記》第一四齣:「萍蹤浪跡,此生無所依。」《紅樓夢》第四七回:「你又不大在家,知道你天天萍蹤浪跡,沒個一定的去處。」也作「萍蹤靡定」、「萍蹤浪影」、「萍蹤梗跡」。
|
晦跡韜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韜光,收斂光采。晦跡韜光比喻隱藏自己的才能,不為世人所知。金.侯善淵〈益壽美金花.無言無說〉詞:「物我俱忘,晦跡韜光德自長。」元.王仲元〈江兒水.竹冠草鞋麤布衣〉曲:「竹冠草鞋麤布衣,晦跡韜光計。」也作「韜光滅跡」、「韜光晦跡」、「韜光隱跡」、「韜神晦跡」。
|
浪跡江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處流浪,走遍四方各地。如:「為尋找創作的靈感,他這幾年浪跡江湖,四海為家。」《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一:「一時未際,浪跡江湖,今受此窮途之苦,誰人曉得我是不遇時的公卿。」
|
花蓮縣史前文化遺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蓮縣史前文化遺跡」是臺灣東面沿海最早發現的史前文化遺跡,係民國二十三年(1934)於開闢花崗山公園時,發現貨幣石、屋用石板、開洞石、陽石、陰石、石刀、石斧、陶器等多件,原存於花崗山公會鄉土館。日據時期此等古物被棄置,光復後找回一部分;現存於花蓮市北濱國小。其他發現之遺跡如下:
1.立霧高地遺跡:發現古戰場之石堆碉堡,似桶;一端磨成圖形之「陽石」或「陰石」,整齊排列於地下,露出於地面部分相當規律,多至百數,一部分尚完整。 2.三棧遺跡:位在秀林鄉三棧河階地,發現陽石、陰石、開洞石。 3.加灣遺跡:在新城鄉加灣,發現陶器碎片、石錘等。 ... |
筆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字跡。《三國演義》第三六回:「程昱賺得徐母筆跡,乃倣其字體,詐修家書一封。」《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那筆跡從來認得,且詞中意思有在,真是拙妻所作無疑。」
2.書畫的真跡。唐.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詩:「貴戚權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
|
弢跡匿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藏行跡與光采,不表現出來。《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彭越觀時,弢跡匿光,人具爾瞻,翼爾鷹揚。」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