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013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大車的。《說文解字.木部》:「槅,大車枙。」《文選.張衡.西京賦》:「商旅聯槅,隱隱展展。」
低頭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垂頭喪氣」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送窮文〉(據《全唐文.卷五五七.韓愈》引)1>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結柳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輿粻,牛繫下,引帆上檣。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問所塗。竊具船與車,備載糗粻。日吉時良,利行四方,子飯一盂,子啜一觴,攜朋挈儔,去故就新,駕塵彉風,與電爭先。子無底滯之尤,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於行乎?」屏息潛聽,如聞音聲,若嘯若啼,砉欻嚘嚶。毛髮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與子居,四十年餘: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學子耕,求官與名;惟子是從,不變於初。門神戶靈,我叱我呵。包羞詭隨,志不在他。子遷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邊下卷以利於繫革帶的部分。《說文解字.車部》:「軥,下曲者。」清.段玉裁.注:「木上平而下為兩坳,加於兩服馬之頸是曰軥。」《左傳.襄公十四年》:「射兩軥而還。」唐.孔穎達.正義:「服虔云:『車兩邊叉馬頸者。』」
問罪興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興師問罪」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樊綽《蠻書.卷四.名類》阿姹私遣使詣蒙舍川,求投,歸義即日抗疏奏聞。阿姹男守偶遂代歸王為南甯州都督,歸義仍以女妻之。又以一女妻崇道男輔朝。崇道內懷忿惋,外示和平,猶與守偶母子日相攻伐。阿姹又訴於歸義1>,興師2>問罪。行次昆川信宿而曲川潰散,崇道南走黎州。歸義盡俘其家族羽黨,并殺輔朝而取其女。崇道俄亦被殺。諸爨由是離弱。 〔注解〕 (1) 歸義:人名,即蒙歸義(西元697∼748),又作皮邏閣、魁樂覺。雲南蒙舍州(今雲南巍山)烏蠻(彝族先民)人。唐代南詔第四世王。開元十六年,父盛邏皮死,嗣為王。他即位之後,靠著唐王朝的扶持,統一六詔,建立了一個...
垂首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垂頭喪氣」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韓愈〈送窮文〉(據《全唐文.卷五五七.韓愈》引)1>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結柳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輿粻,牛繫下,引帆上檣。三揖窮鬼而告之曰:「聞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問所塗。竊具船與車,備載糗粻。日吉時良,利行四方,子飯一盂,子啜一觴,攜朋挈儔,去故就新,駕塵彉風,與電爭先。子無底滯之尤,我有資送之恩,子等有意於行乎?」屏息潛聽,如聞音聲,若嘯若啼,砉欻嚘嚶。毛髮盡豎,竦肩縮頸。疑有而無,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與子居,四十年餘: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學子耕,求官與名;惟子是從,不變於初。門神戶靈,我叱我呵。包羞詭隨,志不在他。子遷南...
興師見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興師問罪」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樊綽《蠻書.卷四.名類》阿姹私遣使詣蒙舍川,求投,歸義即日抗疏奏聞。阿姹男守偶遂代歸王為南甯州都督,歸義仍以女妻之。又以一女妻崇道男輔朝。崇道內懷忿惋,外示和平,猶與守偶母子日相攻伐。阿姹又訴於歸義1>,興師2>問罪。行次昆川信宿而曲川潰散,崇道南走黎州。歸義盡俘其家族羽黨,并殺輔朝而取其女。崇道俄亦被殺。諸爨由是離弱。 〔注解〕 (1) 歸義:人名,即蒙歸義(西元697∼748),又作皮邏閣、魁樂覺。雲南蒙舍州(今雲南巍山)烏蠻(彝族先民)人。唐代南詔第四世王。開元十六年,父盛邏皮死,嗣為王。他即位之後,靠著唐王朝的扶持,統一六詔,建立了一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牛車上懸綁車的皮帶。《說文解字.革部》:「鞙,大車縛靼。」
文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文采裝飾的虎形飾物。《續漢書志.卷二九.輿服志上》:「文虎伏軾,龍首銜。」
發兵問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興師問罪」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樊綽《蠻書.卷四.名類》阿姹私遣使詣蒙舍川,求投,歸義即日抗疏奏聞。阿姹男守偶遂代歸王為南甯州都督,歸義仍以女妻之。又以一女妻崇道男輔朝。崇道內懷忿惋,外示和平,猶與守偶母子日相攻伐。阿姹又訴於歸義1>,興師2>問罪。行次昆川信宿而曲川潰散,崇道南走黎州。歸義盡俘其家族羽黨,并殺輔朝而取其女。崇道俄亦被殺。諸爨由是離弱。 〔注解〕 (1) 歸義:人名,即蒙歸義(西元697∼748),又作皮邏閣、魁樂覺。雲南蒙舍州(今雲南巍山)烏蠻(彝族先民)人。唐代南詔第四世王。開元十六年,父盛邏皮死,嗣為王。他即位之後,靠著唐王朝的扶持,統一六詔,建立了一個...
掉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拉正馬頸上駕的皮帶,以示閒暇。《左傳.宣公十二年》:「吾聞致師者,左射以菆,代御執轡,御下兩馬,掉鞅而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