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20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耳鬢廝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旁的鬢髮相互摩擦。形容親暱的樣子。《孽海花》第三回:「愛林把椅子挪了一挪,和青耳鬢廝磨的低低說道:『我把他自己說的一段話告訴了你,就明白了。』」
宜的刺激。簡言之,個體唯有在適度刺激的情境才能感到愉快、自在。 參考文獻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陳學志(2001)。心理學。台北:學富文化。曾育貞(2001)。刺激尋求動機、青少年自我中心與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蘇素美(民82)。刺激尋求動機、親子關係、學校環境知覺與國中生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1,90-130 。
苦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愁煩惱。《紅樓夢》第七三回:「晴因見寶玉讀書苦惱,勞費一夜神思,明日也未必妥當。」
繪本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般通指3-6歲)及學齡兒童(一般指6-12歲),拓展至成人與普羅大眾。 繪本的特性國立東華大學的黃秀曾提出以下八種繪本特質:圖像性--繪本是以圖像來傳達故事內容,圖像具有開放性思考的性質,可給予讀者多元之感受與開闊的想像空間。兒童性--繪本設計的主要訴求對象為學齡前或學齡兒童,因此故事內容需考慮兒童的身心發展及興趣,所以常以兒童的成長過程之事物為題材。教育性--繪本的內容包涵了認知、生活、人格、自然科學、人際關係、生態環境…等議題,讓學生在知識、技能與情意方面皆能獲得成長。藝術性--繪本主要是由文字與圖像構成,除了文辭...
動機學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期望價值理論(Vroom)、期待價量理論(Rubenson)。 參考文獻王震武、林文瑛、林烘煜、張郁、陳學志(2001)。心理學。台北:學富文化。林毅(2009)。心力的維讀。交大友聲。434,46-50。陳億貞譯(2004)。普通心理學(Robert J. Sternberg原著)。台北市:雙葉書局。
廖鴻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http://www.ocean.org.tw/mag/009/009003.htm責任編輯:謝靜
剔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過挑選後,除去不合適的。《南史.卷五.齊明帝本紀》:「三月壬午,詔車府乘輿有金銀校飾者,皆剔除之。」《明史.卷二九一.忠義傳.喬若傳》:「出為袞州知府,剔除積弊,豪猾斂手。」
損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害而無益的朋友。語本《論語.季氏》。[例]小交上損友之後,功課就一直退步。
忍不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能忍受。《儒林外史》第二九回:「僧官急得話都說不出來。三個人忍不住的笑。」《紅樓夢》第五二回:「晴那蹄子是塊爆炭,要告訴了他,他是忍不住的。」
串門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俗稱到他人家中閒坐、閒談。《紅樓夢》第七七回:「那燈姑娘吃了晚飯,去串門子,只剩下晴一人睡在蘆席土炕上,在外間房內爬著。」也作「串門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