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6.71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傍人門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寄人籬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寄人籬下」原是指寄居在別人屋下,不能自主。在《南齊書.卷四一.張融列傳》中被用來比喻作品因襲他人。內容記載南北朝時,南朝的齊國有個奇人叫張融,他身材五短、外貌醜陋,但卻精神飽滿,特立獨行,不拘小節。齊高帝非常喜歡他,常常接見他,說他這個人真是空前絕後。見他衣著破爛,還將自己的衣服重新剪裁後送給他,表示兩人的情誼。他的文章也是十分特殊,獨創一格,引起文壇相當大的震憾,並在〈門律自序〉這篇文章中闡述自己為文的觀點,強調盡信書不如無書,文章並沒有所謂的常體,文人要有自己的風格,不能「寄人籬下」,一味依託前人,守舊習而不改新,不能自創一格。但這句成語後多用...
年富力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值壯盛之年,精力飽滿,足以有為。[例]鄭先生年富力強,有為有守,真是傑出的青年。
馮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露無遺。 這是馮青一系列〈台灣組曲〉中的一首詩,透過台灣歌謠原已承載的意涵,馮青的再詮釋豐富了原已飽滿的抒情。 她是一朵花,她是一個女人,她是一首歌。 襯托在歷史背景裡,即使是白色,也渲染出多種顏色。出眾的主角和另一種風情,白牡丹之令人讚嘆,經由歌的註腳,散發出來。這首詩裡,巧妙地將庭院角落吃著另一種時空的花露:現實的時空,以及歌聲歷史裡的時空的花露。而花露因而不只是自然的,而是歷史與文化的,更是社會的。 這樣的歌聲,凝凍在台灣的舌尖上。唱這首歌的人,成為不只是一個身影,而是一塊土地,一個島嶼的身影。歌的緩慢節拍流過小...
呂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的台灣作家。1939年,呂赫若赴日本研究聲樂,他更深刻地體認到做為一個殖民地子民的悲哀,從而激發更飽滿的對抗能量。1942年返台,積極參項文化運動,加入由張文環所主編的(台灣文學),並擔任(興南新聞)記者,其後亦參與台中縣籍作家張文環、音樂家呂泉生所組成的「厚生演劇研究會」,熱衷於舞台劇的編寫與演出。呂赫若在戲劇、音樂與文學各方面,才情橫溢,曾被譽為「台灣第一才子」。1945年,戰爭結束,國民政治接收台灣,呂赫若懷抱理想,相信台灣既已脫離殖民統治,便可望有自由、尊嚴的未來,他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擔任台中分團籌備處股長,...
朵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醫學病理入詩,闡述了眾多病症。這是朵思的詩作力量。善於捕捉意象的朵思  朵思的作品表現手法獨特,情感飽滿、意象深刻,非常有個人風格。在著名的「幻聽者之歌」裡:「我聽到刺鳥復活撲翅的聲音/聽到門把旋轉古董傾斜花香推開枝梗/泥土遠離根葉鳥翼停泊懸崖游魚歇於行雲/以及船隻被波浪抓住拖曳回航的聲音/我聽到鞋子被門階彈打/沒有拿起的話筒發出歡呼,以及/興奮的欄杆和盆栽和鋁門混音合唱/醫生說我預備出走的聽覺,正在蛻化」。詩人彷彿竊聽到眾物的私語,透過眼睛閱讀的我們似乎也感受到詩人筆端的音響。朵思的詩裡有著由聽覺意象襯托寂靜的意境,這...
蕩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洗滌。《史記.卷二四.樂書》:「天子躬於明堂臨觀,而萬民咸蕩滌邪穢,斟酌飽滿,以飾厥性。」也作「盪滌」。
懷古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把周瑜的風流俊雅極有精神地描畫出來。從藝術角度來說,真乃傳神之筆。那風神搖之處,決不是用別的句子能夠飽滿地表現的。  "羽扇綸巾"──這四個字,充分顯示周瑜的風度閑雅,是"小喬初嫁了"的進一步勾勒和補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從這裡就轉入對個人身世的感慨。"故國神游",是說三國赤壁之戰和那些歷史人物,引起了自己許多感想──好像自己的靈魂向遠古游歷了一番。"多情",是嘲笑自己的自作多情。由於自作多情,難免要早生華發(花白的頭發),所以只好自我嘲笑一番了。在這裡,作者對自己無從建立功業,年紀又大了──對比...
天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相術家稱人兩眉之間的部位。[例]天庭飽滿
楊佳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星空,豐富而迭宕的音響則時而發散杜普蕾大提琴的熱情,時而遞送阿格麗希彈奏舒曼時的清亮。色彩與音聲的飽滿幾乎已成為讀佳嫻的詩作時,必然領受的禮物。然而,我以為蘊藏在她浩瀚情詩中的更大特色,恐怕還在於愛情與詩及知識的一體性。於她,知識與典故仍然是連結愛情與詩性的秘密通道。……  她自承受魯迅、張愛玲、楊牧等前輩作家影響。其詩作被認為能揉合古典與新銳的意象。責任編輯:張嘉倫
神采奕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精神飽滿,容光煥發。或指藝術作品的神韻意境高妙,光彩奪目。「采」文獻異文作「彩」。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六.晉唐小楷真蹟》:「細視良久,則筆意透出絹外,神彩奕然。」也作「神采奕奕」、「神彩奕奕」。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