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5204 ms
共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王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風,多不見容於當世。三十三歲時返家,發憤著述《論衡》一書。著有《譏俗節義》、《政務》、《論衡》、《養性》等書。但只有《論衡》保存下來。近人黃暉撰《論衡校釋》30卷,是較為通行的版本。由於史料缺乏,王充的生平還存在諸多爭議。例如:鄉里稱孝問題、師事班彪問題、謝夷吾上書推薦王充才學問題等等。根據《後漢書•王充傳》與《論衡•自紀》,比較可靠的是:王充是會稽上虞人,祖先原籍魏郡元城(與王莽同籍)。他的為人與言論都很奇特,不同流俗。年輕時曾做過縣掾功曹等職位,但可能常與長官不合,而屢次遭到辭退(「仕數不耦」)。故勤於著述,抒寫懷...
|
心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宋儒指傳心養性的方法。宋.朱熹〈中庸章句.序〉:「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
|
中國教育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宗羲、王夫之等人主張人性不分善惡,是與生俱來。他們批評程朱理學主張的中庸之道,反對無關外界的「修身養性」,提出教育要「經世致用」。 清代 新式教育的興起 教會學校 19世紀中葉,隨著天主教會與基督教會進入中國,教會學校開始在中國出現。最早的教會學校是澳門的馬禮遜學堂,培養了容閎、唐廷樞。到19世紀末,教會學校總數已達二千餘所,在校生達四萬名學生已上,一些新教學校在中學的基礎上開設了大學班級,例如山東登州的文會館以及上海的聖約翰書院。 外事學校的興起 同文館上海方言館福建船廠天津水師學堂 百日維新及新政期間...
|
縱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逆。可知「從心所欲,不踰矩」,當是儒家修身養性的最終目標。「隨心所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完全順隨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後來在使用這句成語時,有時會轉用於任意施行而不管是否造成危害的負面表述。
|
正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人心歸向正道。語本《禮記.大學》。[例]誠意正心是修身養性的第一步。
|
存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存心養性。宋.陸游〈存養堂為汪叔潛作〉詩:「三旌五鼎俱忘想,致一工夫在存養。」
|
郊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泛指城市周圍的地方。如:「有空時,可到郊區走走,遠離都市塵囂。」
|
劍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源自日本的擊劍運動。由兩人以竹劍互擊對方的一種武術。比賽者持木刀或竹刀,並戴胴(胸鎧)、垂(腰鎧)、面具、籠手(棉手套)等裝備,在九公尺至十一公尺見方大的場地進行比賽。以擊中對方的面、前臂、胴或咽喉部位者得分。每場比賽三分鐘,先得兩分者者為勝。[例]在劍道的發展過程中,曾受禪宗的影響而注重修身養性的工夫。 ◎
|
鞭辟近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鞭辟入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鞭辟入裡」原作「鞭辟近裡」。程顥,西元1032∼1085,字伯淳,號明道先生,北宋洛陽人,是宋代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與其弟程頤合稱「二程」,為理學洛派之宗師。程顥著重身體力行的功夫,不只是立身處世和修身養性,做學問也是如此;只要自我鞭策,從自己身上下功夫,才能求得真正的學問。這樣的道理就如同《論語.子張》中所說,一個人如果能夠對自己立身處世的道理加以審問和慎思,那自然一切的行為也都能夠符合「仁」的規範,而無時無刻不為仁了。程顥的這段話見載於《二程集.河南程氏遺書.卷一一.師訓》,後來「鞭辟入裡」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研究學問要自我鞭策,...
|
終焉之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所處的生活環境或方式,感到滿意,而有安身終老的想法。《國語.晉語四》:「子犯知齊之不可以動,而知文公之安齊而有終焉之志也。」《晉書.卷八○.王羲之傳》:「羲之雅好服食養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