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3.68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牡丹社事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經濟價值與戰略地位有很清楚的認識。 三、八瑤灣事件史稱宮古島民台灣遭害事件。為琉球國宮古島民遭台灣高士佛社原住民出草殺害事件,此類事件在當時不時發生,按慣例皆由中國政府撫卹並送回琉球王國與日本政府無涉。但日方於1871年日本明治政府「廢藩置縣」時,薩摩藩改為鹿兒島縣,原為薩摩藩屬的琉球王國被改隸於鹿兒島縣,1872年日本政府單方廢止琉球王國,設置「琉球藩」,1873年日本政府外務卿副島種臣向清國總理衙門提起此事時,大臣毛昶熙答覆:「二島(琉球與台灣)俱我屬土,屬土之人相殺,裁次固在於我,我恤琉人,自有措置,何預貴國事,...
學無常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求學不能只有一個固定的老師,而是要多方面請教專家。指善於學習的人,知道該向不同專長的人請教不同的學問。晉.皇甫謐《高士傳.申屠蟠》:「三業先通,因博貫五經,兼明圖緯,學無常師。」
越庖代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越俎代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上古時候的許由是個有名的高士,莊子在〈逍遙遊〉中對他極為推崇。據說,堯到晚年時想讓位給許由,可是他卻堅不接受,並且說:「你已經將天下治理得非常好,難道現在我會為了外在的虛名來取代你嗎?小鳥在林中築巢,不過佔了一根樹枝;偃鼠到河邊喝水,也不過喝到肚子飽。你回去休息吧!我要這麼大的天下做什麼呢?縱使廚師不下廚,主祭人也不能因此越過禮器,代替廚師去烹煮食物。」後來「越俎代庖」這個成語,就從許由所說的「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ㄗㄨㄣ ㄗㄨˇ)而代之矣」這句話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踰越職分代人辦事。
韋應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郊園。叔父親降趾,壺觴攜到門。  高齋樂宴罷,清夜道心存。即此同疏氏,可以一忘言。 答庫部韓郎中  高士不羈世,頗將榮辱齊。適委華冕去,欲還幽林棲。  雖懷承明戀,忻與物累暌。逍遙觀運流,誰複識端倪。  而我豈高致,偃息平門西。愚者世所遺,沮溺共耕犁。  風雪積深夜,園田掩荒蹊。幸蒙相思劄,款曲期見攜。答暢校書當  偶然棄官去,投跡在田中。日出照茅屋,園林養愚蒙。  雖雲無一資,樽酌會不空。且忻百谷成,仰歎造化功。  出入與民伍,作事靡不同。時伐南澗竹,夜還灃水東。  貧蹇自成退,豈為高人蹤。覽君金玉篇,彩色發我容。  ...
期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壽一百歲以上的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管寧傳》裴松之注引《高士傳》:「延年歷百,壽越期頤。」
嵇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雖然嵇康喜歡把自己打扮得不修邊幅,但內心卻很孤傲,最討厭勢力的小人,和攀龍附鳳的人,在嵇康的《聖賢高士傳》裡,對歷史上著名的清高人士有很高的評價,卻對周武王、孔子等人排拒在外,也看得出他多麼討厭出仕之人。 思想嵇康崇尚道家學說,主張「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養生論》來闡明自己的養生之道。他讚美古代隱者達士的事迹,嚮往出世的生活,不願做官。大將軍司馬昭曾他為幕僚,他跑到河東郡去躲避徵辟。司隸校尉鍾會盛禮前去拜訪他,遭到他的冷遇。鍾會覺得自討沒趣,起身要走,嵇康說∶「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說:「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
隱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隱居的高士。《後漢書.卷一七.岑彭傳》:「招聘隱逸,與參政事,無為而化。」《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我們與山林隱逸不同,既然奉旨召我,君臣之禮是傲不得的。」
排難解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戰國策.趙策三》載,有一次秦國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援,魏王雖然派出將軍晉鄙帶兵前往救援,但是終究害怕秦國的勢力,不敢正面交戰,所以就把軍隊駐紮在邊境上,按兵不動。另一方面,魏王又派了將軍辛垣衍為使臣,前去邯鄲勸說趙王擁戴秦王為皇帝,這樣秦王就會退兵。當時齊國的高士魯仲連正好在趙國遊歷,聽說了這件事,於是請求平原君為他引見辛垣衍。魯仲連見了辛垣衍,向他解說當時的局勢以及秦國的計謀,曉以大義。辛垣衍聽了之後如夢初醒,除感佩魯仲連的高見之外,並打消了勸說趙國的念頭,而返回魏國。不久,魏國的公子無忌(信陵君)以計奪取晉鄙軍隊前來救趙,擊退秦軍,解除了趙國的危機。平原君很...
巖穴之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士。古代高士多隱居於山洞,故稱為「巖穴之士」。《史記.卷六一.伯夷傳》:「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巖穴之士,趣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顯巖穴之士。」
緩步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你趕快上前去吧!大王是大國之君,天下的士人都來投效,四方的諸侯都莫敢不服,是多麼尊貴!而世間的高士,都是住在鄉野的『匹夫』而已,怎麼可以跟君王比?」顏斶又反駁說:「當然不是!古代聖王都是有賢士的幫助才能建立功業,就是因為他們能尊重士人,不恥下問,諸侯還用『孤』、『寡』等自稱,表示自己得不到臣民愛戴。之所以被稱為明主,就是因為他們明白士人的尊貴,能夠禮賢下士。」齊宣王聽了他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便表示要請他當國師,讓他以後每天有美食可享用、有華車可以乘坐,連妻子都有漂亮的衣服穿,榮華富貴享用不盡。  但是,顏斶卻推辭了,寧願回歸鄉里,過平淡的生活,並說自己可以「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