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2.4997 ms
共 1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滑嘴犀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rotophaga ani
體長37公分。身體短胖,頭大,羽毛蓬鬆,和其它的杜鵑在外型上差異很大。全身黑色,喙鈍厚而短,尾羽寬長成楔型,在身後鬆垮垮的下垂。雌雄相似。
分布於美洲,由美國佛羅里達南部、中美洲、南美洲中部至阿根廷北部。不具遷徙性。
善於在地面行走和奔跑,但是飛行有些笨拙,快速的拍翅之中間雜著短距離的滑翔。棲息的環境為草地、灌叢、疏林地。主要在地面覓食,主食為蚱蜢和其它昆蟲,常常跟在牛隻的後面,等著捕食被牛驚起的小昆蟲,在熱帶森林之中,這種犀鵑會跟在行軍蟻之後,覓食被行軍蟻驚起的小蟲。喜歡成群活動,通常成小群覓食,用叫聲為拉長的像哀鳴的音調互相溝通。休息時,無論在地面、灌叢或是小樹上,都是30~40隻成群聚集,此時會互相理毛。繁殖也是成小群,不會行托卵寄生,特別的是它們有共同繁殖的行為,數對滑嘴犀鵑會在有刺的灌叢或是樹上共同用樹枝築一個杯狀巢,母鳥把卵下在一起,這幾對犀鵑會共同分攤孵卵、育雛的工作。幼鳥長大之後常常會繼續待...
鳥綱(Class Aves)
鵑形目 (Order Cuculiformes)
杜鵑科(Family Cuculidae)
|
溝嘴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cythrops novaehollandiae
體長約58~65公分,為大型鳥類。喙厚實,末端下鉤,黑色。腳黑色,眼睛以及眼先紅色。頭、胸、腹部灰色,背深灰色,尾羽長而深灰色,末端有黑白橫紋。
分布於澳洲東部和北部、印尼東部至新幾內亞附近島嶼。繁殖於澳洲,冬季時遷徙到新幾內亞一帶度冬。
巨大的體型、厚實的喙、長長的翅膀和長尾羽使得溝嘴鵑看起來比較像是亞洲的犀鳥或是中南美洲的巨嘴鳥,而比較不像一隻杜鵑。晨昏時最活躍,不過也會在夜晚活動。單獨或是成小群覓食,以樹冠層的無花果果實為主食,也吃大型昆蟲、鳥蛋和雛鳥。飛行時常常發出刺耳的叫聲。行托卵寄生,以澳洲鐘鵲科(Cracticidae)鳥類為主要寄主。雌鳥常常在寄主的巢中下2個或是更多的卵,溝嘴鵑的雛鳥孵出之後不會將寄主巢中的幼鳥或是鳥蛋推出巢外,不過會吃掉較多的食物。
鳥綱(Class Aves)
鵑形目 (Order Cuculiformes)
杜鵑科(Family Cuculidae)
|
南澳杜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分枝小灌木;幼枝被剛毛。葉紙質,長橢圓或稀卵狀長橢圓形,長2.5-3 cm,先端鈍,具短突尖,全緣,上表面被剛毛至糙毛,下表面脈上密被剛毛;葉柄密被剛毛。花2-5朵頂生;雄蕊5。
|
棲蘭山杜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落葉灌木,高達2 m;小枝被淡褐色伏毛及短柄腺毛,老枝疏被毛及腺毛。葉紙質,5-7片呈近輪生,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楔形,上表面淡褐色伏長柔毛及腺毛,下表面中脈上被腺毛及短柔毛,側脈4-5對。花2-3朵簇生;花梗密被腺毛;花萼密被腺毛及長柔毛;花冠深紅紫色,上三裂片具暗紫色斑點;雄蕊8-10枚;子房密被白色長柔毛。
|
小杜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28cm。雄鳥頭及背面灰色。尾灰黑色,羽軸綴有白斑,末端白色。下胸、腹部白色,具多道灰黑色橫紋,但較中杜鵑稀疏。雌鳥似雄鳥,但赤色型雌鳥頭部及背面全為暗紅褐色,有許多細黑橫斑。眼暗褐色,具黃色眼圈。喙黑色,基部黃色。腳黃色。
|
紫蕉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usophaga violacea
體長約43公分。色彩豔麗,雌雄相似。喙黃色,末端紅色,前額至頭頂羽毛紅色,眼周圍裸露紅色,耳部白色,體上其餘部分深紫色,飛羽紅色,胸腹部和尾羽深綠色。
分布於西非,由賽內加爾到柯麥隆。
通常棲息於高大森林的樹冠層中,不容易被發現,被驚擾時,會先靜止不動,若過於靠近,則會拍翅飛起,之後滑翔飛入枝葉叢中。飛行時可以見到飛羽上鮮紅的色澤,這種鮮紅色澤出現在這一屬的許多蕉鵑的飛羽上,是由一種特殊的含銅色素所造成。叫聲是深沈而不規則的“cou-cou-vhou”,常常是2隻紫蕉鵑一起合唱。不具遷徙性。
鳥綱(Class Aves)
鵑形目 (Order Cuculiformes)
蕉鵑科(Family Musophagidae)
|
八聲杜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21cm。頭至上胸灰色。背部及尾上褐色。下胸、腹部橙色,無斑紋。尾下黑色具多道白色橫斑。雌鳥通常為赤色型,頭部及背面全為赤褐色,腹面白色,喉及胸側略帶淡赤色,全身皆有許多黑褐色橫斑,背面較粗,腹面較細;雌鳥亦有灰色型,似雄鳥。虹膜紅色。上喙黑色,下喙黃色。腳黃色。測量值:本種在台灣尚無測量資料。
|
唐杜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綠或半落葉灌木。珠高可達200cm;多分枝,細長,密被黃褐色貼伏狀硬毛。單葉,互生,於枝梢則叢生,紙質;卵形或倒卵形長3~5cm,寬2~3cm;基部闊楔形,先端銳尖;表面疏被硬毛,背面密被細毛。花兩性,2~6朵簇生於枝梢;花冠闊鐘形,紅色或深紅色,5裂,上裂瓣內佈暗紅色斑點;雄蕊7~10;子房卵圓形,密被硬毛。蒴果卵球形,密被硬毛。
|
杜鵑三節葉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黃喉綠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Vireo flavifrons
體長約14公分。喙末端下鉤。身體背部黃綠色,眼圈明顯,黃色,眼前至喙基部有一條黑色紋,翼羽和尾羽灰黑色有白色羽緣,可見到2條白色翼帶,外側尾羽為白色。喉部至上胸部黃色,腹部白色。
分布於美洲,繁殖於北美洲東部和中部,從加拿大中部、美國至墨西哥灣一帶。度冬區在佛羅里達州南部、墨西哥、西印度群島至南美洲北部。
在綠鵑科中,本種的羽色比較亮麗,而黃色的眼圈也很顯眼。夏季的棲地為針闊葉混合林,冬季為熱帶林地和雨林,高度可達海拔1,800公尺。單獨或是成對在樹木頂層尋找昆蟲、蜘蛛,偶爾也吃漿果。叫聲很類似孤綠鵑(Blue-headed Vireo, V. solitarius),都是2~3音節的曲調間隔著很長的停頓,但是黃喉綠鵑的叫聲比較粗野,冬季和夏季時都會鳴叫這種聲音。築雜亂的巢,由草和其他植物組織所構成,懸掛在樹枝上。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綠鵑科(Family Vireonidae)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