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原生生物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黏菌黏菌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常出現在腐爛的木頭或枯枝落葉上。其變形體具多核,但無細胞壁,爬行時像一團黏液,做變形蟲運動,能行吞噬作用,其子實體則具有厚壁的孢子,兼具了動植物的特徵。(註2) 金黃藻類主要分布在溫帶的淡水和海水中,包含了黃綠藻、金黃藻等。它們除了有葉綠素外,更富含其他色素,故顏色較偏黃色或橙色。其中矽藻不具鞭毛,細胞壁是由兩個矽質外殼上下合成,殼上有許多細緻的花紋和小孔。當個體死亡後,堅硬的外殼可以保留下來堆積在地層中,成為矽藻土。(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原生生物界英文關鍵字: Protista 參考...
甲狀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體的生長發育也受到影響,生殖器官發育不成熟,基礎代謝率變低,所以會有呼吸困難、嗜睡等症狀,並會因黏液性水腫而引起舌頭肥厚而造成餵食困難、頸項粗短、聲音沙啞、下肢短小便秘等症狀。2. 成人型:又稱黏液水腫,早期通常是隱襲性,基礎代謝率漸漸降低,早期症狀為嗜睡、怕冷、便秘、月經過多且時間長、脈搏減弱、血壓下降、呼吸困難等症狀,等到病情逐漸嚴重後症狀更為明顯。黏液水腫在臉、四肢...
痢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名。一種由細菌或阿米巴原蟲所感染的腸道發炎的疾病。症狀包括強烈腹痛、大便頻繁且帶血及黏液,並伴隨著電解質和水分的流失,而導致嚴重虛脫。
黏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生物體內由上皮組織和結締組織構成的膜狀結構,位於口腔、胃腸道、呼吸道、泌尿道及生殖器等器官裡面的一層薄膜,內有神經和血管,能分泌黏液,具有保護功能。
耳下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兩耳下方分泌唾液的腺體。可分泌唾液至口腔,內含澱粉酶及黏液素,可幫澱粉分解及潤滑食物。也稱為「腮腺」。
口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口腔黏膜與唾腺分泌液混合而成的黏液。可滋潤口腔,浸潤食物,分解澱粉。也稱為「唾液」。
白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血液性的陰道分泌物。正常情況下,陰道內有一種無害的乳酸菌,能將子宮頸及陰道細胞內所含的澱粉變成乳酸的白色分泌物,使陰道保持微酸性,以抵抗感染。若陰道分泌的黏液量過多或性質發生改變,則為不正常。
膿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傷口潰爛所化的黏液與血液。《西遊記》第三一回:「果是打死,好道也有些膿血,如何沒一毫蹤影?」
惡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上指身上不淨之津液。如膿、血、尿、屎等。晉.郗超〈奉法要〉:「《十二門經》云:『有時自計,我端正好,便當自念,身中無所有,但有肝腸脾肺、骨血屎溺,有何等好?復觀他人身中惡露皆如是。』」隋.釋智顗〈淨土十疑論〉:「為此常觀色身膿血屎尿,一切惡露,不淨臭穢。」
2.醫學上稱為「產露」,參見「產露」條。
白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蠟蟲所分泌的黏液。產於四川、貴州及浙江等地,可用來製造蠟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