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5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熹平石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靈帝熹平年間,據蔡邕等奏,准正定六經文字所刻的碑石經文。有《魯詩》、《尚書》、《周易》、《儀禮》、《春秋》、《公羊傳》、《論語》等七種石經。後亡失殆盡,近世續有殘石出土。以漢隸寫成,用筆沖和,結體方整,應規入,波磔不誇張,為當時國定標準字體。
時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當時流行的習俗。《楚辭.屈原.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而改錯。」《文選.曹植.雜詩六首之四》:「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
有失體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符合身分、規、禮儀。如:「在正式場合要穿著整齊,言行得體,才不會有失體統。」
安守本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安於本身職分、環境,不過分的希冀、請求。形容人老實、守規。如:「每個人若都能安守本分,則社會就更加詳和樂利。」
不可踰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可超出規、本分。如:「小子!不可踰越!他是你父親的朋友!」
應病與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對症下藥」之典源,提供參考。 ※《朱子語類.卷四一.論語.顏淵篇上》1>克己是大做工夫,復禮是事事皆落腔窠。克己便能復禮,步步皆合規準繩;非是克己之外,別有復禮工夫也。釋氏之學,只是克己,更無復禮工夫,所以不中節文,便至以君臣為父子,父子為君臣,一齊亂了。吾儒克己便復禮,見得工夫精細。聖人說得來本末精粗具舉。下面四箇「勿」字,便是克與復工夫皆以禮為準也。「克己復禮」,便是捉得病根,對證下藥。仲弓主敬行恕,是且涵養將去,是非猶未定。涵養得到,一步又進一步,方添得許多見識。「克己復禮」,便剛決克除將去。
踰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不合禮法,踰越禮義。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若能闢禮門以懸規,標義路以植,然後踰垣者折肱,捷徑者滅趾,何必躁言醜句,詬病為切哉!」
含血噀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野狐喚回,急煞步中,野狐骨碌翻了個筋斗。」百丈和野狐,在佛教中都具特殊意思。百丈清規是禪居應守的規;野狐,則象徵了偏解的佛理。崇覺空禪師以此自喻,說自己偏解佛法,有如含血噴人一般,自己已先弄髒了還不自知,需要有人「驀地將他喚回」。記載這段故事的文獻《羅湖野錄》,「含血噴人」本作「含血潠人」,意思並無不同。但是後來這句成語的意思轉引申為捏造事實,汙蔑他人,和本義已有所不同了。
貫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串的珠子。比喻聲音美妙動聽。《禮記.樂記》:「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句中鉤,纍纍乎端,如貫珠。」
靜力平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靜力平衡是指物體既不平移又不轉動,而處於靜止狀態,其條件為物體所受的合力與合力均同時為零。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