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8.12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決定法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評鑑書上看到乙等兩個字,就會認為他是一個品行偏差,甚至是懶散怠惰的教師,時則因為觸怒權貴而產生此等評價,則校長在尚未與老師接觸的情況下,可能就會對於此教師所上呈之意見帶有評價,而產生了未具公平性的決定。 結論決定法則對作決定的影響力大,且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影響作用。最近的研究證據顯示,即使只是提供一個不相干的任意數字給作決定者,這數字也會影響到這位作決定者所作的判斷。很不利的消息是造成一些決定法則錯誤的潛在因素有很強的影響力,好在藉由經驗及個人...
皇甫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約717-770)字茂政,潤州丹陽人,晉高士謐之後。十歲即能為文,曾受知於張九齡。天寶十五年,舉進士第一,授無錫尉,曆左金吾兵曹。王縉為河南帥,表掌書記。大曆十才子之一,大曆初,累遷右補闕,奉使江表,卒於家。 著作: 《全唐詩》錄存他的詩二卷,事見《新唐書‧傳文藝》和《唐詩紀事》卷二七、《唐才子傳》卷三。 評價: 皇甫冉所作詩歌,才鍾於情,遠出情外,天機獨得,充滿了新意和秀句,在文字和聲調的運用上,很有巧思。
氣吐眉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揚眉吐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朝宗是唐玄宗時的一名官員,因為曾任荊州長史,人稱「韓荊州」。他十分樂於提拔後進,經常向朝廷推薦有能力的年輕人,當時的讀書人都希望能進入他的門下,期盼有朝一日為朝廷所用。唐代有名的詩人李白也和其他人一樣,希望能受到韓荊州的重視,於是毛遂自薦,寫了封自我推薦的信給他,說韓公地位崇高,聲譽極佳,大家都以韓公的評價為用人標準,所以表明自己有心效力,希望韓荊州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能夠「揚眉吐氣」,擺脫抑鬱許久的境況,有得志顯貴的一天。後來「揚眉吐氣」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擺脫長期壓抑後的暢快神情。
投其所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投他人之喜好,看人眼色來辦事。《孟子》書中記載一段有關於孔子弟子宰我、子貢、有若三人對於夫子成就的評價。孟子說:「像宰我、子貢、有若這三個人,他們的智慧和識見都足以瞭解聖人,所以當他們三人在稱揚孔子的時候,雖有誇大之處,卻不至於用私心,去迎合、阿附他們所尊敬的人。」孟子的用意,在於讓公孫丑了解,從這三個人所說的話,可以知道人們對於孔子的推崇。後來「投其所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迎合他人的愛好。出現「投其所好」的書證如宋.張耒〈司馬遷論下〉:「蓋其尚氣好俠,事投其所好,故不知其言之不足信,而忘其事之為不足錄也。」
張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 其一:(生卒年不詳),今安徽 貴池人,懿宗咸通中年進士,當時與許棠 、 鄭谷 、張賓等東南才子稱“咸通十哲”黃巢起義時,隱居九華山以終。 著作、評價 其詩多寫山水自然,不乏清新之作詩清雅巧思,風格也似賈島。《全唐詩》錄存其詩二卷。事見《唐詩紀事》卷十七,《唐才子傳》卷十。
村上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台北:大田,二○○二。觀點村上龍在《到處存在的場所,到處不在的我》後記裡說道:他想將希望寫進小說裡。評價張惠菁:當這位小說家摹寫森冷的世界時,他其實是期待著療癒的。他其實是位疲憊的小說家了。只是我們依然在文字中感覺到他試圖傳導的體熱。他還沒放棄希望。編輯9502112于佳琳
王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簡介3 評價4 著作 生平王洙(997年-1057年)字原叔、源叔、尚汶,應天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北宋藏書家、目錄學家。 簡介父王礪。幼年聰穎,博學強記,遍覽方技、術數、陰陽、五行、音韻、訓詁、書法等,無書不讀,學問成家數。仁宗天聖進士,因郭稹所連累,兩人俱罷,再舉,中甲科,補舒城縣尉。出知濠、襄、徐、毫等州。任翰林學士時,於館閣時偶然發現蠹簡中有張仲景之《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為傷寒,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經由宋朝諸臣校訂,以雜病、飲食、禁忌編成《金匱要略》二十篇。晚喜隸書,尤得古法[1]。官至...
趨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投他人之喜好,看人眼色來辦事。《孟子》書中記載一段有關於孔子弟子宰我、子貢、有若三人對於夫子成就的評價。孟子說:「像宰我、子貢、有若這三個人,他們的智慧和識見都足以瞭解聖人,所以當他們三人在稱揚孔子的時候,雖有誇大之處,卻不至於用私心,去迎合、阿附他們所尊敬的人。」孟子的用意,在於讓公孫丑了解,從這三個人所說的話,可以知道人們對於孔子的推崇。後來「投其所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迎合他人的愛好。出現「投其所好」的書證如宋.張耒〈司馬遷論下〉:「蓋其尚氣好俠,事投其所好,故不知其言之不足信,而忘其事之為不足錄也。」
朱淑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評價4 特色簡介5 參考資料 生平生卒年不詳。自號幽棲居士,錢塘(金浙江杭州市)人,世居桃村。一說海寧(今浙江縣名)人。她生存的年代一般都定為南宋,也有人說是北宋人。出身於仕宦家庭,小時候家境富足,天生麗質,受過良好的教育,工詩詞,為宋代著名女詞人。據說她由於婚嫁不滿,一生都很抑鬱。 著作《斷腸詞》。 評價1.《白雨齋詞話》評云:「『春已半』等篇殊不讓和檸、李珣輩,為骨韻不高,可稱小品。」2.魏仲恭《斷腸詩集序》:「清新婉麗...
王安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於其小論文《海派文學,又見傳人——王安憶的小說》中,謂王安憶是繼張愛玲後,又一海派文學傳人,高度評價王安憶在現代中文文壇的地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