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83.76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總統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起源2 特徵2.1 分立2.2 制衡3 評價4 參考書目 起源美國獨立之初,本來對集權的中央政府充滿不信任感,所以參照孟德斯鳩三權分立:行政、立法、司法互相制衡的精神加以制定憲法。相較於其他的政治體制,更強調權力的分立。 特徵 分立這裡以總統制的起源國美國為例權力分立的內涵,在於行政、立法和司法等權力內涵不互相重疊,並且能夠發揮彼此牽制的作用。因此美國的國會議員不能夠兼任行政部門官員,並且總統與其閣僚不須到國會出席備詢,也就是說總統與國會都是直接向選民負責,也符合人民主權的原則。因此,國會不得使總統去職,總統也不...
廣告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多鄉下小孩肚子裡會長蛔蟲)的廣告牌,在廣告人的遊走下,商家因此將電影及產品宣傳出去。(註1) 社會評價廣告人在當時算是相當沒有地位的工作,因為他們除了要將板子帶在身上,通常還必須將自己裝扮得奇異搶眼──在臉上濃妝豔抹、穿上小丑服或學軍人踏步,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雖然奇怪的外形舉止常招來旁人的奚落,但若是廣告效果不好,就可能失去工作。不過廣告人只存在於經濟條件較好、電影流行的地區,在都市化程度較低的鄉下,人們並不知道什麼是「廣告人」。隨著時代進步,徒步宣傳的廣告人被掛著廣告板的三輪車與擴音器所取代,而後又發展出小貨車播放...
言論自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論自由言論自由或稱為意見發表自由,其所保障之範圍包括人民對一切人、事、物之評價、看法等,而言論發表之對象可以是私人或者是公共之事務,至於言論之價值高低則一概不論,皆受到憲法之保障。(註1)目錄1 保障範圍2 言論的內容3 言論的發表目的與方式4 參考書目5 關鍵字 保障範圍凡是個人表現自主之言論即為憲法言論自由之保障範圍。而又可簡單歸納為言論的內容及言論的發表目的與方式。 言論的內容言論內容的保障範圍包括意見與事實。而所謂「意見」即是個人主觀上對事物的各式思維、見解、看法、價值判斷等,而將之對外表達者。而其意見不管是出...
貶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出錯誤加以批評、責備,並給予不好的評價。如:「他辦事不力,因而遭到上司的貶責。」《水滸後傳》第二四回:「或有忠臣諫諍,反說他謗毀朝廷,誅流貶責。」
森山大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 1938年生於日本大阪,原只是一名默默無聞的平面設計師,在照相館中偶然見到威廉.克萊因的成名大作《紐約紐約》,受到極大啟發;1961年決定轉赴東京,投靠細江英公門下從助理做起。三年後獨立發展。1968年首次出版攝影集《日本劇場寫真帖》,顯現藝術家風格的強烈印記;1969年在《Provoke》雜誌嶄露頭角,以模糊、晃動、高反差、粗粒子,成為森山風格的明顯標記,並在日本廣告界形成一股狂熱模仿風潮。70年代森山歷經自己生命中的整理期。作品風格轉而呈現失意、絕望,抑鬱黑色,就連盛放的...
聶華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湖北應山人,生在宜昌,父親為桂系軍閥官僚。1949年來台,長期在《自由中國》雜誌當了十一年的文藝欄主編,直到1960年,雜誌被國民黨關閉,遂轉為專事寫作的作。1962年一度接編《現代文學》。1964年到美參加愛荷華大學,由詩人保羅安格爾所主持的「國際作家寫作坊」,後與安格爾結婚,此組織在1967年正式成立。1968年在南京以遠思為筆名,發表小說<變形記>,爾後作品多發表於美國、台灣。 觀點聶華苓很早就嘗試現代主義的文學技巧,如1950年發表的<李環的皮包>...
范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范寬,名正中,字中立,北宋知名畫家,因其性格寬厚,不拘禮俗,時人以「寬」稱之。范寬以山水畫見長,畫作能細心觀察萬物,而融入一己風格,早年師學於荊浩與李成,並與以上兩位師長並列為北宋初年三大家,同為北方山水畫派主流。范寬作品多取材自陝西關中的山嶽風光,豪放雄壯而熱情優美,畫作多採取全景式的高遠構圖,米芾曾對他有如下評價「范寬山水,顯顯如恆岱」。由於年代久遠,范寬畫作保存至今者相當稀少,其代表作有《谿山行旅圖》、《雪景寒林圖》、《雪山蕭寺圖》等,其中《谿山行旅圖》現藏於台北故宮,為鎮宮之寶之一。
王夫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種三百三十九卷刊行於世,著述之豐,當世罕有其比。觀點:氣化宇宙論,道器合一論,天人合一的人性論……。評價:劉獻廷:「其學無所不窺,于六經皆有發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氣,聖賢學脈,僅此一線耳。」
鍾肇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寫作風格、觀點3 作品4 評價 生平鍾肇政,筆名--九龍、鍾正、趙震、路加、路家。生於1925年1月20日,彰化青年師範學校畢,台大中文系肄業。曾任教師、報紙副刊主編、臺灣文藝雜誌社社長、東吳大學東方語文學系兼任講師、總統府資政以及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等。現專職寫作且為寶島客家廣播電臺董事長。 寫作風格、觀點文風以小說為主兼及論述、散文、傳記。1961年出版《濁流三部曲》,是為台灣「大河小說」創作的第一人。其長篇小說可分兩大系列,一是自傳體小說,從終戰前夕一位知識青年的成...
向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二篇,未竟而卒。郭象則承其《莊子》餘緒,成書《莊子注》三十三篇。著有《思舊賦》、《難養生論》。 評價 《世說新語》文學第四•17:「初,注《莊子》者數十家,莫能究其旨要。向秀於舊注外為《解義》妙析奇致,大暢玄風;唯〈秋水〉〈至樂〉未竟而秀卒;秀子幼《義》遂零落,然猶有別本。郭象者,為人薄倖有雋才;見秀《義》不傳於世,遂竊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樂〉二篇又易〈馬蹄〉一篇,其餘眾篇,或點定文句而已。後秀《義》別本出,故今有向郭二《莊》其義一也。」《世說新語箋疏》(余嘉錫疏):「向秀《莊子注》今已不傳,無以考見向、郭異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