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晉愍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300~318)名鄴,字彥旗,武帝之孫。懷帝被俘,兩年後遇害,愍帝即位於長安,年號建興,在位四年(313~316)。西元三一六年,匈奴人劉曜進圍長安,愍帝出降,三一八年被殺,西晉亡。
百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多種、多樣。《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太史公曰》:「至今上即位,博開藝能之路,悉延百端之學,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
支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族的旁支。《後漢書.卷四一.宋均傳》:「今康、焉幸以支庶享食大國,陛下即位,蠲除前過,還所削黜,衍食它縣。」《紅樓夢》第二回:「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也稱為「支孽」。
死有餘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死有餘辜」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漢代路溫舒,字長君,鉅鹿東里人,為人勤學不倦。漢宣帝剛即位不久,任職獄官的路溫舒就上書建議宣帝開仁德之心,減緩犯人的刑期。他認為天下至今不能太平,是因為獄官執法過於嚴苛,而秦朝之所以會滅亡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和古代獄官相比,現今獄官太過草率不人道,因為他們一方面害怕執法有過失受到處分,一方面為了順利結案,於是對捉到的疑犯行刑逼供,受不了刑求的疑犯只得勉強認罪。以這種不當手法取得的供詞,即使最後是由咎繇來斷案,也會認為人犯實在罪惡深重,連死都不足以抵罪。因此,他期望宣帝能夠聽取各方諫言,廢除嚴苛的刑罰,讓天下回歸太平。「死有餘辜」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
阿育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度古代國王。梵語Aśoka,意譯無憂。為古印度名王旃陀羅笈多之孫。西元前二百七十三年即位,在位期間,幾乎統一全印度,後歸依佛教,並大力推行佛教,廣立碑敕傳說阿育王在華氏城舉行第三次佛典結集,並派人到國外傳法,對後來佛教發展影響極大。
督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監督辦理。《新五代史.卷二六.唐臣傳.孔謙傳》:「莊宗初即位,推恩天下,除百姓田租,放諸場務課利欠負者,謙悉違詔督理。」
八拜定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八拜之交」之典源,提供參考。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本貫西洛人也。先人拜禮部尚書,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後一年喪母。小生書劍飄零,功名未遂,遊於四方。即今貞元十七年二月上旬,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應。路經河中府,過蒲關1>上,有一故人2>,姓杜名確,字君實,與小生同郡同學,當初為八拜之交。後棄文就武,遂得武舉狀元,官拜征西大元帥,統領十萬大軍,鎮守著蒲關。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卻往京師求進。 〔注解〕 (1) 蒲關:地名。位於山西省永濟縣西,黃河東岸。為蒲津關的簡稱。蒲,音ㄆㄨˊ。 (2) 故人:老友。
伊凡第四(Ivan IV)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燕昭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前279)名職。在位三十三年(前313~279)。戰國時燕王噲之子。時燕為齊所破,即位後,築黃金臺以招納賢士。其後以樂毅為上將軍,伐齊,入臨淄,下齊七十餘城,燕乃復強。
御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即位。《新唐書.卷一五四.李晟傳》:「體元御極,作人父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