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6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聲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些有淵源關係的劇種所共同具有的腔調,其中包括唱法、演唱形式、樂器和伴奏方法等因素。如昆腔、梆子腔、海鹽腔等。
|
紅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指拍板。因多用象牙或檀木做成,再漆成紅色,故稱為「紅牙」。也稱為「紅牙板」。
|
朱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上的紅色絲絃。《文選.陸機.文賦》:「闕大羹之遺味,同朱絃之清汜。」《文選.陸雲.為顧彥先贈婦詩二首之二》:「鳴簧發丹脣,朱絃繞素腕。」也作「朱弦」。
|
花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種類的泛稱。清朝乾隆時對當時各種地方戲曲的總稱。以多種樂器合奏,紛雜囂亂。劇詞和音樂,通俗易解,受當時群眾的喜愛。包括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高腔、二簧調等。也稱為「亂彈」。
|
牌子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是將若干民歌小調與曲藝曲牌串連演唱構成,一般為一人演唱,也有多至五六人。北方以三弦為主要伴奏樂器,南方則以琵琶、揚琴、二胡為主。
|
滬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上海、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的地方戲劇。前身為上海灘黃,民國三十四年(西元1945)定名為「滬劇」。唱腔豐富,曲調優美。伴奏樂器以琵琶、揚琴、南胡、笛、笙等為主。也稱為「申曲」。
|
碰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古代稱星。銅製,形狀如鈴,無鈴舌,一副兩個,用繩串連。相互碰擊發聲,聲音清脆,無固定音高。也稱為「碰鐘」、「雙星」、「撞鈴」、「雙馨」、「聲聲」、「水水」等名稱。
|
火不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彈撥樂器。直頸,無品,槽有稜角。宋代俞琰《席上腐談》卷上:「王昭君琵琶懷,肆胡人重造而其形小,昭君笑曰:『渾不似』今訛為胡撥四。」約於宋元時由波斯傳入我國。《元史.卷七一.禮樂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頸,無品,有小槽,圓腹如半瓶榼,以皮為面,四絃,皮絣同一孤柱。」也稱為「和必斯」、「胡撥思」、「渾不似」、「胡撥四」。
|
交響樂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大型管弦樂團的通稱,有的樂團則稱為愛樂樂團(philharmonic orchestra)。基本上由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擊樂器等組成的大規模的器樂演奏團體,人數約70-100人左右。
|
梅花大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曲藝。演出時和以三弦、二胡、月琴等樂器,以單人說唱方式演講故事內容。約起源於清光緒、同治年間。音調柔緩,且多取材西廂記、紅樓夢等章回小說,與京韻大鼓相較之下顯得幽怨委婉。也稱為「梅花調」。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