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菩提流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本名達磨流支,南天竺人。十二歲從外道出家,六十歲始歸依佛教。唐高宗時遣使迎請,武后時到達洛陽,於佛授記寺從事譯經,中宗時於長安宗福寺譯編《大寶積經》。前後共出五十三部經典。
入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來。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三:「至後漢明帝時,西域道人入來洛陽。」《京本通俗小說.碾玉觀音》:「見兩著皂衫的,一似虞候府幹打扮,入來鋪裡坐地。」
書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信函件。元.無名氏《劉弘嫁婢.楔子》:「我若身死之後,您子母二人,將著這封書呈,直至洛陽,投奔劉弘伯父去。」《水滸傳》第四七回:「小人賫了東人書呈,到他那里,第三重門下,卻好遇見祝龍、祝虎、祝彪弟兄三個,坐在那里。」也作「書程」。
銅駝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洛陽有銅駝街,冠蓋雲集,繁榮豪華。據說有二銅駝在宮外四叉路口,夾路相對,故當時稱為「銅駝陌」。後遂以銅駝陌比喻最繁華的街道。元.無名氏《貨郎旦》第四折:「四季裡常開不斷花,銅駝陌紛紛鬥奢華。」簡稱為「銅街」。
白馬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今河南省洛陽縣東的佛寺。相傳東漢明帝永平八年(西元65),派遣蔡愔及博士弟子秦景憲西行求經,途中遇竺摩騰、竺法蘭二僧,正以白馬馱四十二章經東行傳道,遂迎二僧至洛陽,創建白馬寺。
槧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刻本。宋.黃伯思《東觀餘論.卷下.跋洛陽所得杜少陵詩後》:「此帙所錄杜子美詩,頗與今行槧本小異。」
龍門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名:(1)在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南。(2)在山西省運城市轄河津市、陝西省渭南市韓城縣之間。舊傳大禹所鑿。(3)在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中部。(4)在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北,為塞北控扼要地。
宮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皇宮官府。《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上》:「更始將北都洛陽,以光武行司隸校尉,使前整修宮府。」
排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鋪設、布置。明.高明《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丑先下)(末白)洛陽縣管排設的令史過來。(淨上白)廳上一呼,階下百喏。(末白)排設完備了未?(淨白)都完備了。」
晉武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236~290)姓司馬,名炎。晉開國君主,在位二十六年(265~290)。司馬昭之子。昭死,繼位為晉王,後逼魏帝曹奐禪讓,乃登上帝位,建都洛陽。西元二八○年,滅吳,統一中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