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1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張綱埋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張綱被選為八使之一,受命巡視各地,其他七人都已出發前往奉派地方,張綱卻在洛陽將車輪埋起來,表絕決不出行,而上書彈劾當朝權貴大將軍梁冀及其弟梁不疑。典出《後漢書.卷五六.張晧傳》。故後世以張綱埋輪表示抨擊權貴,不畏強權。
兩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兩個京師:(1)漢代指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2)唐代指長安和洛陽。(3)宋代指開封府和河南府。
水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喜歡喝茶者被迫喝茶的痛苦。語出《太平御覽.卷八六七.飲食部.茗》:「晉司徒長史王濛好飲茶,人至輙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云:『今日有水厄。』」後亦指飲茶。《洛陽伽藍記.卷三.報德寺》:「時給事中劉縞慕肅之風,專習茗飲。彭城王謂縞曰:『卿不慕王侯八珍,好茗頭水厄。』」
新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新釐定的制度。《洛陽伽藍記.卷三.景明寺》:「乃敕子才與散騎常侍溫子昇,撰麟趾新制十五篇。」
洛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儒程顥、程頤皆為洛陽人,故後人稱其學派為「洛學」。開宋明理學中程朱學派的先河,主張性命和理氣之說。
芒刺滿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因恐懼而坐立不安。《洛陽搢紳舊聞記.卷三.白萬州遇劍客》:「廷讓聞之,若芒刺滿身,恐悚而退。」
龍門石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著名的石窟之一。分布於大陸地區河南省洛陽城南伊水入口處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石窟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開鑿,延至唐代,歷時四百多年。雕刻刀法圓熟細膩,佛像表情自然生動。也稱為「伊闕石窟」。
同歸於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歸於盡」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為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大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範圍廣大的市區。《洛陽伽藍記.卷四.法雲寺》:「出西陽門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陽大市,周迴八里。」
貼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在神佛塑像貼上金箔,以示崇敬或還願。見《洛陽伽藍記.卷五.城北》。後比喻為誇耀自己。如:「實實在在做事,別老要功,往自己臉上貼金。」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