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搜索空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花。仁風暗結珠琲瓃,先春抽出黃金芽。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喫。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1>喉吻2>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喫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3>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注解〕 (1) 碗:指盛茶水的碗,體積較杯子為大。 (2) 喉吻:喉頭與嘴脣。 (3) 習習:舒和的樣子。
糕仔崁古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阿里山區的古道。約有二百年歷史。在阿里山鐵公路未開闢前,係奮起湖往瑞里、嘉義的唯一交通要道。現存古道中有「悶窯」、「天造大帝」日本神社、「愛玉發源地」等遺址。
傅抱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904~1965)江西新喻人,日本帝國美術學校畢業。曾任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教授,善畫山水人物,山水畫皴法綜合亂皴、披麻皴、鬼面皴、荷葉皴等皴法,人稱「抱石皴」。人物畫多取材於古典詩詞。能從中國繪畫的傳統思想及技法中求新,畫史畫論亦具權威。著有《石濤上人年譜》、《中國美術史年表》、《中國古代山水畫史研究》、《中國繪畫理論》等。
泰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燔祭天,設於南郊的祭壇。《孔子家語.卷七.郊問》:「既至泰壇,王脫裘矣,服袞以臨,燔戴冕。」
洋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俗稱火。也稱為「自來火」。
荊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火。唐.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
毆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毆打責罵。《水滸傳》第五二回:「大官人因去高唐州看親叔叔皇城病症,卻被本州高知府妻舅殷天錫要奪屋宇花園,毆罵進。」《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李樂等專權,百官稍有觸犯,竟於帝前毆罵。」
引光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杉條染硫黃製成,點燃後可以代替燈用,稱為「引光奴」。類似今日的火。宋.陶穀《清異錄.卷三.火寸》:「夜中有急,苦於作燈之緩。有智者,批杉條染硫黃,置之待用。一與火遇,得燄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貨者,易名火寸。」
巴拉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白色或無色的有機化合物。由石油原油中提煉出來,成分為碳氫化合物。常溫呈固態,無氣味,有脂肪光澤,可製造蠟燭、火及封蠟等。也稱為「地蠟」、「石蠟」、「洋蠟」。
櫟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櫟木材質鬆散,只能勉強當燒,不能用作建材。故以櫟散比喻才能平庸、無用或不為世用的人。見《莊子.人間世》。《魏書.卷五二.列傳.宗欽》:「伊余櫟散,才至庸微。遭緣幸會,忝為樞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