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涅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墨刑的一種。在犯人的臉上刺字,然後塗上墨。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一:「周世宗志欲取蜀,蜀卒涅面為斧形,號破都。」
不好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情面上過意不去。《水滸傳》第一一回:「大官人自來與山上有恩,日後得知,不納此人,須不好看。」《紅樓夢》第五二回:「千萬別告訴寶玉,只當沒有這事,別和一個人提起。第二件老太太、太太聽了也生氣。三則襲人和你們也不好看。」
寡見少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聞孤陋、學識貧乏。如:「你可真是寡見少聞,居然連契爾夫人也沒聽過?」也作「寡見鮮聞」、「寡聞少見」。
時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周頌》的篇名。共一章。根據〈詩序〉:「時邁,巡守告祭望也。」或亦指祭武王之詩。本章二句為:「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
布隆吉爾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川名:(1)源出甘肅省玉門縣,長七百餘里。也稱為「疏勒河」。(2)在青海省西北境,發源於布隆吉爾池,流經戈壁沙漠,會達木河,注入達布遜池。
紅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火葬許可證。《金瓶梅》第二六回:「自買了一具棺材,討了一張紅票,賁四、來興兒同送到門外地藏寺,與了火家五錢銀子,多架些薪纔待發火燒毀。」
百草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燃燒草或燃料所生的煙塵。因其質地輕細,故稱為「霜」。摻入膠水,可用來畫鬚髮或翎毛。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七.土部.百草霜》。也稱為「煤炱」、「鍋底煤」、「灶突墨」。
蒸骨驗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仵作檢驗屍骨推斷死因的一種方法。在天氣晴朗時挖掘長寬與草席相若,深二尺的地窖,以炭燒紅地窖之後,潑灑二升好酒、五升米醋,並趁熱放入死者尸骸,下襯竹席,上覆草席,加以蒸薰。一、兩個時辰後,取出骨骸,灑上紅油,在陽光下檢視。若死者生前曾遭笞打,則該部位骸骨呈紅色血暈;骨折兩頭均有血暈,則為生前骨折;反之,則為死後骨折。《見福惠全書.卷十六.刑名部.撿枯骨》。
魚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魚類皮、肉、骨、內臟等提煉所得的油。《三國演義》第四九回:「船內裝載蘆葦乾,灌以魚油,上鋪硫黃、燄硝引火之物。」
發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在小木片上塗有硫黃製成的引火物,猶如現在的火。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五.發燭》:「杭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鎔硫黃塗木片頂分許,名曰發燭,又曰焠兒。」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