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70.0298 ms
您是否想查詢 輕怠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倚晴樓七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代黃燮清輯錄的戲曲別集。共收錄《茂陵弦》、《帝女花》、《脊令原》、《鴛鴦鏡》、《凌波影》、《桃谿雪》、《居官鑑》等七種傳奇。
孝廉方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薦拔人才科目之一。由地方官特別推薦保舉,送禮部考試後任用。孝廉為原有之科目,其與「賢良方正」中之「方正」結合而名之。
佛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清代內臣對皇帝的敬稱。
部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稱各部尚書、侍郎及各省總督為「部堂」。
虎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中試、及第的名單。清代則專指武科的名單。
馬撓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夫。為清代官衙裡專門管馬的役夫。也稱為「馬牌子」、「馬牢子」。
葉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36~1795)字廣明,一字廣平,號懷庭,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清代戲曲音樂家。畢生研究南北曲唱法,對崑曲唱腔的整理和創作貢獻很大。曾整理修訂納書楹曲譜,並將王實甫所作的《西廂記》編列唱腔,付之管弦。
蘇州彈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流行於江蘇南部、上海、浙江的杭、嘉、湖等地區的曲藝。有說有唱,以小三弦、琵琶為主。演出者自彈自唱,有一人、二人和二人以上等組合形式。基本唱腔是上、下句變化反覆結構。表演靈活簡便,善用敘事、代言相結合的手法和說、噱、彈、唱的藝術手段描繪故事情節,刻劃人物性格。此種技藝在清代中葉時已相當成熟。
雨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染色犛牛尾做成的帽纓,清代官員祈雨時所戴。《清會典事例.卷三二八.禮部.冠服.冠服通例》:「凡祈雨承祭官及陪祀官,各雨纓素服。」
太谷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西太谷出產用以點煙的燈具。《老殘遊記二編》第一二回:「怎樣叫做『太谷燈』呢?因為山西人財主最多,卻又人人吃煙,所以那裡煙具比別省都精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