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放虎遺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3) 巴:劉巴(?∼西元222),三國蜀零陵烝陽人,字子初。少有名,劉表多次薦舉不就。初依曹操,後歸劉璋。劉備攻取益州後,劉巴歸附。多奇謀良策,諸葛亮曾稱讚說︰「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 (4) 內:音ㄋㄚˋ,通「納」,接納。 (5) 張魯:字公祺,東漢末沛國豐人,生卒年不詳。獻帝初平二年,創五斗米道教民,據巴、漢三十年,附者甚眾。建安二十年,曹操征伐,魯出降,...
漢桓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132~167)姓劉名志。在位二十一年(146~167)。東漢章帝曾孫,繼漢質帝後即位,任用宦官單超等人,朝政頹廢,忠臣李膺、陳蕃等人上書懇諫,卻遭禁錮,史稱為「黨錮之禍」。
宋哲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1077~1100)名煦。在位十五年。神宗之子。初即位時,太皇太后高氏聽政,起用司馬光、呂公著為相。太后崩,任用章惇、呂惠卿,新舊黨爭加劇。
設心積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處心積慮」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這段史料是記載春秋時期,鄭伯即位,把都城超過國土三分之一的京地封給其弟共叔段,又放任段佔領西鄙和北鄙,到後來段企圖謀反,想強奪王位,母親武姜打算開城門作內應。鄭伯知道後立刻派兵攻打,在鄢這個地方打敗段,段逃到共國。《穀梁傳》針對這個事件評論道: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有失為人兄長;但是直接稱公子共叔段為「段」,則是貶低他,因為他已經失去作為一個公子和弟弟所應有的禮節。相較下,《春秋》經文褒貶之義,鄙視段的程度超過鄭伯。至於對莊公的非議,則在於他「處心積慮」地去實踐把段殺掉的心願。這是說身為兄長的莊公,故意放縱...
愛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帝王所喜好、寵愛。《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及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三國志.卷五.后妃傳.明元郭皇后傳》:「明帝即位,甚見愛幸,拜為夫人。」
帝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元制,皇帝即位初,按例從梵僧受佛戒,故歷朝皆尊一僧為帝師。帝師兼領宣政院,管理金國佛教和藏族地區政教事務。《元史.卷四.世祖紀》:「以梵僧八合思八為帝師,授以玉印,統釋教。」
龍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子尚未即位的時候。《南史.卷五七.范雲傳.論曰》:「范雲恩結龍潛,沈約情深惟舊。」唐.竇鞏〈陝府賓堂覽房杜二公仁壽年中題紀手跡〉詩:「當時憔悴題名曰,漢祖龍潛未上天。」
如釋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釋重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魯國的國君昭公,是襄公的庶子,年紀輕輕的就即位了,但卻整天嬉戲無度,沒有把心思放在國事的治理上,昏庸無能。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魯公的家族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手中,其中又以季孫氏的權力最大。昭公二十五年時,三桓聯合出兵攻伐昭公,昭公逃奔到齊國。後來又到了晉國,晉君把他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一直到三十二年死亡,魯國幾乎七年沒有國君。當初昭公在出走時,先居於鄆城,仍然不能改德修行,使得鄆城上下的人也都因此潰亂。因此《穀梁傳》形容昭公離開鄆城出奔到晉國,對鄆城的人民來說,好像放下了一個沉重的負擔一樣。後來「如釋重負」被用來形容像放下重擔那樣輕鬆...
蠟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用蠟製成的圓形外殼,中置書狀,可防止洩漏及潮溼。《新唐書.卷一五三.顏真卿傳》:「肅宗已即位靈武,真卿數遣使以蠟丸裹書陳事。」也稱為「蠟彈」。
遼太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帝號。(西元902~947)姓耶律,名德光,字德謹。阿保機次子。即位後,伐党項,降女真,國勢大振。天顯十一年,藉後唐叛將石敬瑭求援機會,立石敬瑭為晉帝,取得燕雲十六州。後以敬瑭子重員(出帝)漸有二心,遂南下滅後晉,大同元年,改國號為遼。在位二十一年,病死於欒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