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相關休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去接任國君,繼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後來,晉國發生叛亂,厲公被殺,孫周果然被迎回晉國,即位為晉悼公。後來「休戚相關」這句成語,當就從這裡的原文「為晉休戚,不背本也」演變而出,形容彼此間的關係密切,利害一致。
羅塞達石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埃及石碑。西元一七九九年拿破崙遠征埃及時,在尼羅河口羅塞達發現,故稱為「羅塞達石碑」。為一外形不規則的黑色玄武岩石碑,長一百一十四公分、寬七十二公分、厚二十八公分。銘文撰於托勒密五世(西元前205~前180)即位第九年,誌其踐位慶典。碑文以埃及和希臘兩種語言及象形文字、通俗文字(埃及象形文字草寫體)和希臘文雕刻而成,為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線索。釋讀主要由英國物理學家T.楊和法國J.F.尚博良(Jean-Francois Champollion)完成,解開古埃及文字之謎。石碑現藏於不列顛博物館。
半籌不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籌莫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籌莫展」原作「一籌不吐」。蔡幼學是宋朝瑞安人,孝宗乾道年間進士,官至兵部尚書。寧宗即位時,下詔徵求直言,蔡幼學即上奏,提到為君之道有三:事親、任賢、寬民,其中任賢是很重要的,他說到「前些年,君子被小人暗中陷害而遭到排擠,因此造成本可以有作為的大臣深怕做太多,反而被認為是製造事端,而不敢有所動作。與皇上親近的臣子本應效忠,但卻因忠言直諫違逆皇上,而遭到遺棄。情勢演變到最後,皇上於是變得毫無作為,朝廷之中縱使有許多王公大臣,卻也不見有人提供一點計策」。後來「一籌莫展」這句成語,就從《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列傳.蔡幼學》文中的「一籌不吐」演變而出,用來比...
戮力一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國語.齊語》即位數年,東南多有淫亂者,萊、莒、徐夷、吳、越,一戰帥服三十一國。遂南征伐楚,濟汝,踰方城,望汶山,使貢絲於周而反。荊州諸侯莫敢不來服。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斬孤竹而南歸。海濱諸侯莫敢不來服。與諸侯飾牲為載,以約誓于上下庶神,與諸侯戮力同心。
食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餚饌、飲食。《漢書.卷五一.賈山傳》:「陛下即位,親自勉以厚天下,損食膳,不聽樂。」
繕甲治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治軍備。宋.蘇軾〈代張方平諫用兵書〉:「今陛下天錫勇智,意在富彊,即位以來,繕甲治兵,伺候鄰國。」也作「繕甲厲兵」。
取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考,參加考試。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唐德宗即位,欲往上朝取應。」明.朱權《卓文君》第二折:「欲往長安取應,路經於此,特來投宿。」
禁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翰林院的別稱。參見「翰林院」條。宋.蘇軾〈杭州召還乞郡狀〉:「陛下即位,起臣於貶所,不及一年,備位禁林。」
虎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召穆公名虎,周宣王時,討平淮夷之亂有功,宣王賜以山川土田,召穆公拜稽首而謝,故後稱臣下朝拜天子為「虎拜」。《詩經.大雅.江漢》:「虎拜稽首,天子萬年。」《幼學瓊林.卷一.朝廷類》:「皇帝即位曰龍飛,人臣覲君曰虎拜。」
指日而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路:向朝廷進言的途徑。〔參考資料〕 宋.曾肇〈論內批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滯。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