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顛越不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廢失禮法,不服從命令。《書經.盤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傳》:「且盤庚之誥曰:『有顛越不恭,劓殄滅之,俾無遣育,無使易種于茲邑。』此商之所以興。」
違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違抗命令。《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下》:「軍士從命者賞,違命者誅!」《儒林外史》第一○回:「兩公子見這般說,竟不違命,當下讓到書房裡。」
費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傳,在此一著作中,他特別強調講授管理與要素的需要性及可能性。直至今日,著名之管理要素,計畫、組織、命令、協調、及控制係由費郁的重要理念。他認為計畫的用意在於檢討未來需要;命令在於維持組織成員的活動,使之不斷進行;協調則在管制的產出,使其符合規定及命令。這些組織的要素也就是組織的基本功能。另外,費郁進一步研究出十四項的管理原則,其中最主要為:指揮統一、權威、倡導、士氣。為使其...
倚馬雄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倚馬可待」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晉時的袁虎頗富文才。晉廢帝太和四年,大將軍桓溫領兵北伐鮮卑,急須草擬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隨行的袁虎倚在戰馬前立即起草。不一會兒,袁虎就寫滿了七張紙,而且寫得文情並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有此事。後來這故事被濃縮成「倚馬可待」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其實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
發號出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宣布命令。《書經.益稷》「惟動丕應,徯志」句下唐.孔穎達.正義:「其有舉動,發號出令,則天下大應之。」也作「發號布令」、「發號施令」。
戒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漢代皇帝的四種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等官。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漢初定儀則,則命有四品: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敕。」也稱為「戒書」。
德深望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中無人。太皇太后駕崩時,孝武帝召司馬道子入宮,司馬元顯認為自己「德隆望重」(德行高,聲望隆),所以命令百官要向他跪拜。群臣懾於司馬元顯的淫威,也只好跪拜。後來「德高望重」這句成語就從原文「德隆望重」演變而出,用來指品德高尚,極有聲望。
相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引導賓客,傳達命令,贊助行禮的人。《禮記.雜記上》:「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須矣。』」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前拜生曰:『奉命為駙馬相者。』」
策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除官授爵的命令。《周禮.春官.內史》:「凡命諸侯及孤卿大夫,則策命之。」《三國志.卷六二.吳書.胡綜傳》:「凡自權統事,諸文誥策命,鄰國書符,略皆綜之所造也。」
宣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詔書、命令。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我若是不應心,今夜便辭了宣詔。」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