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14.971 ms
共 6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錫伯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分布在東北瀋陽、開原等地,及新疆伊犁河流域的察布查爾、霍城、鞏留等地。所操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使用錫伯文,現多已漢化。族源說法不一,一說是鮮卑後裔,一說屬通古斯族,一說與滿族同源。初居今呼倫貝爾盟海拉爾東南的綽爾河流域,十七世紀中遷至嫩江、齊齊哈爾一帶。十七世紀末,全部被編入滿洲八旗。清高宗乾隆年間,一部分人被編為錫伯營,移防新疆,頗有功績。主要從事農業。信仰多神,少數信奉薩滿教及喇嘛教。
|
面垢頭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蓬頭垢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蓬頭垢面」原作「亂首垢面」。《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上》記載,漢成帝陽朔年間,王莽的伯父大將軍王鳳生病,他在一旁服侍時,藥都是自己嚐過後才端給王鳳喝,也無心整理容貌,任由頭髮散亂、臉面汙穢,一連幾個月都沒脫衣服上床休息。後來「蓬頭垢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原文的「亂首垢面」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頭髮散亂、面容骯髒的樣子。
|
喜峰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名。位於河北省遷安縣西北,為長城重要的關隘。相傳古代有長期戍邊,不得回鄉的子弟,經其父多方祈求,終可返鄉,且相會於此,故稱此地為「喜逢口」。明成祖永樂年間,改稱為「喜峰口」。
|
正始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三國魏正始年間,以嵇康、阮籍等人為代表的詩體。宋.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正始體,魏年號,嵇、阮諸公之詩。」
|
朝參暮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早晚參拜。形容信仰虔誠。《孤本元明雜劇.洞玄昇仙.第一折》:「想咱人從幼年間出家,朝參暮禮,求慕至道,須有個成道的日子也。」也作「暮禮晨參」。
|
局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代各省設立的官書局所刻印的書。清朝同治年間,江寧首創金陵官書局,江西、浙江、福建、兩廣、兩湖等省,亦相繼創立。由這些官書局所刊印的書,稱為「局本」。如金陵書局本,湖北書局本等等。也稱為「局板」。
|
陳獻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428~1500)字公甫,別號石齋。明廣東新會人。居白沙里,人稱白沙先生。明英宗正統年間舉人,後以薦授翰林院檢討,乞歸。卒諡文恭。其學以靜為主,著有《白沙集》。
|
邱良功母節孝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閩地區一級古蹟。位於金門後埔街上。創建於清嘉慶年間。為表揚振威將軍邱志仁妻許氏含辛茹苦撫養子嗣,潔身守寡二十多年的貞德而建。由許氏的兒子,當時官拜浙江提督的邱良功上奏朝廷,請准旌表建坊,因而此坊上端正中鑲有石雕聖旨匾。此坊高約十一公尺,石材極佳,造形、雕刻精巧卓越。
|
新月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十七年至二十二年間(西元1928~1933),在新月月刊及其相關雜誌上,執筆的一群主張見解相近、氣息風格類似、態度嚴正認真的作家而言,如徐志摩、聞一多、胡適、葉公超、梁實秋等。
|
天發神讖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吳末帝天璽元年(西元276)刻立。此碑結構是以隸書筆法作方整的篆體,筆力峻厚,造形奇特。原石於清嘉慶年間在南京孔廟毀於火,現存拓本。也稱為「三段碑」、「吳天璽紀功碑」。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