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62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鬼畫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鬼聰明。《後西遊記》第一九回:「你這小猴兒,到也有三分鬼畫符,還不辱沒了你老祖。」
降志辱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出《論語.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指貶屈志氣,苟合世俗,同流合汙。漢.王充《論衡.定賢》:「以清節自守,不降志辱身為賢乎?是則避世離俗,長沮、桀溺之類也。」
濯纓滄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比喻摒除世間塵俗,保有崇高的節操。《抱朴子.內篇.釋滯》:「夫寵貴不能動其心,極富不能移其好,濯纓滄浪,不降不辱。」
否終則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否極泰來」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外傳》越王曰:「任人者不辱身,自用者危其國。大夫皆前圖未然之端,傾敵破讎,坐招泰山之福。今寡人守窮若斯,而云湯、文困厄,後必霸,何言之違禮儀!夫君子爭寸陰而棄珠玉。今寡人冀得免於軍旅之憂而復反。……何大夫之言,不合於寡人之意!」於是大夫種、范蠡曰:「聞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廣;形不愁,思不遠。』聖王賢主,皆遇困厄之難,蒙不救之恥。身拘而名尊,軀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
否去泰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否極泰來」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外傳》越王曰:「任人者不辱身,自用者危其國。大夫皆前圖未然之端,傾敵破讎,坐招泰山之福。今寡人守窮若斯,而云湯、文困厄,後必霸,何言之違禮儀!夫君子爭寸陰而棄珠玉。今寡人冀得免於軍旅之憂而復反。……何大夫之言,不合於寡人之意!」於是大夫種、范蠡曰:「聞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廣;形不愁,思不遠。』聖王賢主,皆遇困厄之難,蒙不救之恥。身拘而名尊,軀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
太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最上者。《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蹙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皺著眉頭。《大宋宣和遺事.元集》:「徽宗蹙額道:『我國家欠少商賈錢債,久不償還,怎不辱國?』」
辱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未能完成他人的諭令或囑託。《文選.傅亮.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出征入輔,幸不辱命。」《文明小史》第二四回:「若請他做個算學教習,那是專門之學,必不辱命的。」
價抵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尹文子.大道上》。 (2) 趙惠文王:?∼西元前266,戰國時趙國君,名何。任用廉頗、趙奢為將,藺相如為上卿,均有功績國賴以安。 (3) 和氏璧:根據《韓非子.和氏》篇的記載,戰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璞玉,曾獻於楚厲王和武王,皆因被鑑定為石頭,先後被砍去左、右足。至文王即位,得知卞和抱璞痛哭於荊山下,遂命玉工理其璞,製成寶璧,命名為「和氏璧」。 (4)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稷,戰國時秦國君,...
否極生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否極泰來」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外傳》越王曰:「任人者不辱身,自用者危其國。大夫皆前圖未然之端,傾敵破讎,坐招泰山之福。今寡人守窮若斯,而云湯、文困厄,後必霸,何言之違禮儀!夫君子爭寸陰而棄珠玉。今寡人冀得免於軍旅之憂而復反。……何大夫之言,不合於寡人之意!」於是大夫種、范蠡曰:「聞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廣;形不愁,思不遠。』聖王賢主,皆遇困厄之難,蒙不救之恥。身拘而名尊,軀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