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無理取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據《全唐詩.卷三四一.韓愈》引)蝦蟆雖水居,水特變形貌。強號為蛙蛤,於實無所校。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跳躑雖云高,意不離濘淖。鳴聲相呼和,無理只取鬧。周公所不堪,灑灰垂典教。我棄愁海濱,恆願眠不覺。叵堪朋類多,沸耳作驚爆。端能敗笙磬,仍工亂學校。雖蒙句踐禮,竟不聞報效。大戰元鼎年,孰強孰敗橈。居然當鼎味,豈不辱釣罩。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常懼染蠻夷,失平生好樂。而君復何為,甘食比豢豹。獵較務同俗,全身斯為孝。哀哉思慮深,未見許回櫂。
層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貧至匱也。」2.後退式層遞(倒層遞),如:《大戴禮記‧曾子大孝》:「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不辱,其下能養。』」3.比較式層遞,如:《論語‧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複式層遞1.反覆示層遞:指在語文中,將前進式和後退式的層遞依錢一後連接起來的一種層遞排進的修辭方式,如:《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
得寸進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知足不辱
價值連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歸趙,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相如既歸,趙王以為賢大夫使不辱於諸侯,拜相如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尹文子.大道上》。 (2) 趙惠文王:?∼西元前266,戰國時趙國君,名何。任用廉頗、趙奢為將,藺相如為上卿,均有功績國賴以安。 (3) 和氏璧:根據《韓非子.和氏》篇的記載,戰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璞玉,曾獻於楚厲王和武王,皆因被鑑定為石頭,先後被砍去左、右足。至文王即位,得知卞和抱璞痛哭於荊山下,遂命玉工理其璞,製成寶璧,命名為「和氏璧」。 (4) 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稷,戰國時秦國君,...
不識時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三六.鄭范陳賈張列傳.張霸》霸始到越,賊未解,郡界不寧,乃移書開購,明用信賞,賊遂束手歸附,不煩士卒之力。童謠曰:「棄我戟,捐我矛,盜賊盡,吏皆休。」視事三年,謂掾史曰:「太守起自孤生,致位郡守。蓋日中則移,月滿則虧。老氏有言:『知足不辱。』」遂上病。後徵1>,四遷2>為侍中3>。時皇后兄虎賁中郎將鄧騭,當朝貴盛,聞霸名行,欲與為交,霸逡巡不荅4>,眾人笑其不識時務。後當為五更,會疾卒,年七十。 〔注解〕 (1) 徵:徵召起用。 (2) 遷:晉升。 (3) 侍中:職官名。漢以為加官,分掌乘輿服物,侍於君王左右,與聞朝政,為皇帝親信重臣。 (4) 逡巡不荅:退卻徘徊,不作回答...
英雄無用武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冑,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彊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
其來有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形成或發生,有其根源。宋.歐陽修〈瀧岡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其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第二,次一項。即次序居後者。《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故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例、老規矩。《漢書.卷五四.蘇建傳》:「衛將軍張安世薦武明習故事,奉使不辱命。」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表》:「然闕而不篡者,乃各有故事,而在職司也。」
招搖過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願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珮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居衛1>月餘,靈公2>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3>參乘4>,出,使孔子為次乘5>,招搖6>巿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醜之,去衛,過曹。 〔注解〕 (1) 衛:為周朝時武王封予少弟康叔,故址約在今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帶,後滅於秦。 (2) 靈公:衛靈公(?∼西元前493),名元,春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