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歸真反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除去外飾,回復淳樸的本性。《戰國策.齊策四》:「歸真反璞,則終身不辱。」
德薄能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鮮,少。德薄能鮮形容自己德行淺薄而才能不強。宋.歐陽修〈瀧岡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知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適可而止,不作無限的要求。《老子》第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四遊記.東遊記.第四回》:「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開,振衣千仞岡,何必戀塵埃?」
泰來否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否極泰來」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外傳》越王曰:「任人者不辱身,自用者危其國。大夫皆前圖未然之端,傾敵破讎,坐招泰山之福。今寡人守窮若斯,而云湯、文困厄,後必霸,何言之違禮儀!夫君子爭寸陰而棄珠玉。今寡人冀得免於軍旅之憂而復反。……何大夫之言,不合於寡人之意!」於是大夫種、范蠡曰:「聞古人曰:『居不幽,志不廣;形不愁,思不遠。』聖王賢主,皆遇困厄之難,蒙不救之恥。身拘而名尊,軀辱而聲榮,處卑而不以為惡,居危而不以為薄。五帝德厚,而(無)窮厄之恨,然尚有泛濫之憂。三守暴因之辱,不離三獄之囚,泣涕而受冤,行哭而為隸1>,演《易》2>作卦,天道祐之。時過於期,否終...
蘇武牧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曲名。內容取材自蘇武出使匈奴的故事,歌頌其留胡不辱的崇高氣節。曲調流暢,具有淳樸的民歌風格。
流離顛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顛沛流離」。見「顛沛流離」條。01.宋.黃庭堅〈書睢陽事後〉詩:「流離顛沛義不辱,去就死生心自知。」02.《浮生六記.卷三.坎坷記愁》:「君之不得親心,流離顛沛,皆由妾故。妾死則親心自可挽回,君亦可免牽掛。」
辱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玷辱、屈辱。[例]我們一定會聽從父親的教誨,絕不辱沒家風。
強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厚著臉皮不知羞恥。《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謂強顏耳,曷足貴乎?」宋.蘇軾〈乞常州居住表〉:「與其強顏忍恥,干求於眾人。」
償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歸還。《大宋宣和遺事.元集》:「我國家欠少商賈錢債,久不償還,怎不辱國?」《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桂遷沒奈何,特地差人回家變產,得二千餘,加利償還。」也作「償付」。
中國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去貪:要明辨是非、要公私分明、要取之有道、要滅絕浪費。「勇」在去袪:要見義勇為、要知恥負責、要受命不辱、要克服困難。 校徽校徽圖案意象:秉持「公、誠、廉、勇」之校訓「崇法務實」之經營理念,認真辦學,追求卓越,在穩健發展中力求突破。   並且著重向下紮根,向下提升之教育目標,在全人教育之教育理念,共塑溫馨校園。圖案說明:以校名首字「中」為圖案主題,圖案構成以形式簡單,具生生不息之動感效果及容易辨識為原則。「│」字代表卓越及第一,兩端筆尖意喻學生專業技能之紮根與提升。轉動之兩大曲面代表學校師生教學互動,開展延伸;同時亦意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