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竅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亡國之主一貫,天時雖異,其事雖殊,所以亡同者,樂不適也。樂不適則不可以存。糟丘酒池,肉圃為格,雕柱而桔諸侯,不適也。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環,截涉者脛而視其髓,殺梅伯而遺文王其醢,不適也。文王貌受,以告諸侯。作為琁室,築為頃宮,剖孕婦而觀其化,殺比干1>而視其心,不適2>也。孔子3>聞之曰:「其竅4>通,則比干不死矣。」夏、商之所以亡也。 〔注解〕 (1) 比干:商朝人,生卒年不詳。商王紂的叔父,與微子、箕子稱殷之三仁。因諫紂不聽而被殺。 (2) 不適:不合乎義理。 (3) 孔子: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
口是心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許的藥與水銀共同煎煮,一下子就煉出了白銀。程偉想盡辦法討好妻子,要她傳授祕方,但因為她認為程偉的資質不適學習此術,所以嚴加拒絕。程偉便起了歹心,準備以暴力使她屈服。其妻得知後告誡他說:「道術只能傳授給合適的對象,遇上這種人,就是路上偶然相遇,也可以傳給他。如果口中說的一套,心思卻充滿邪念的人,縱然把我逼死,我也不會傳的。」但程偉並沒有就此放棄,仍是苦苦相逼,結果把妻子逼瘋而死。此處原文中的「口是而心非者」,指的是口中說一套,心中卻是充滿邪念的人。另外在《抱朴子.內篇.微旨》亦見「口是心非」一語,原文內容則是表述某些人不做善事,喜好殺戮,而且嘴裡說的是一套,心裡想的又是另外一套。這些都是種罪過。...
有錢能使鬼推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形容只要有錢,就能使他人願意辦事。[例]「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句話在耿介廉潔的人身上就不適用了。
系統減敏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員在進行焦慮階層表中最輕微的焦慮刺激,使得當事人能曝露於此輕微的焦慮狀態下一陣子,如當事人沒有感到不適,則可在進行更高層級的焦慮刺激。而如進行到某一層級時,當事人表示不舒服或感到焦慮時,則應先行停止,並讓當事人回到放鬆自己的狀態,緩和一陣子之後,在繼續進行剛剛尚未克服的焦慮層級,而如當事人可適應此層級之焦慮感後,即可進行到更高階的焦慮刺激,但如還無法適應,則再使當事人回到放鬆之狀態。透過如此周而復始之過程,當當事人克服到最高的焦慮刺激後,即表示系統減敏之過程完成,而當事人也應完全克服對於此一事物的懼怕以及焦慮之感。(註...
標準化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缺點1.當受試背景或特質與標準化樣本不符,此時測驗便不具意義。2.當教學目標與測驗不相符時,測驗亦不適用。3.假若未依照標準化程序實施測驗,則測驗的信度便降低。 參考書目註1: 廖鳳池、陳美芳、胡致芬、王淑敏、黃宜敏編譯(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心理。註2: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標準化測驗英文關鍵字: standardized test
相關研究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30個。針對待研究變項,選擇或發展有效的、可信的測量工具,所得之量數至為重要且可靠。因蒐集之資料若不適當,所得相關系數便無法代表準確之關係程度。 設計與程序基本之相關設計並不複雜;從樣本的各成員中取得之兩種或多種分數,其中一種分數為一個變項所有,另一種分數為另一個變項所有,如是之分數配對即可求得相關。相關係數表示兩變項間之冠細程度,不同研究探究不同之變項數量,而且其中之某些研究運用複雜之統計程序,但所有相關研究之基本設計相似。 資料之分析與解釋相關係數是位於.00與+1.00間或.00與-1.00間之小數,用以表式兩變...
權變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定,在不同環境下,都應有不同的作法,亦即策略與其所處的環境必須要能配合才能產生效果,再好的策略放在不適合的環境下都無法產生績效。一名高明的領導者應是一個善變的人,即根據環境的不同而及時變換自己的領導方式。權變理論告訴管理者應不斷地調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時機地適應外界的變化,或把自己放到一個適應自己的環境中。 *(一) 緣起:權變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經驗主義學派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管理理論。是西方組織管理學中以具體情況及具體對策的應變思想為基礎而形成的一種管理理論。 *(二) 什麼是權變理論權變理論認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殼斗科麻櫟屬:(1)「麻櫟」、「柞樹」之古稱,參見「柞樹」條。(2)約三十種麻櫟屬樹木之混稱。也稱為「橡樹」、「橡斗」。參見「橡樹」條。
脣亡齒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叔孫輒。叔孫輒對曰:「魯有名而無情,伐之,必得志焉。」退而告公山不狃。公山不狃曰:「非禮也。君子違,不適讎國。未臣而有伐之,奔命焉,死之可也。所託也則隱。且夫人之行也,不以所惡廢鄉,今子以小惡而欲覆宗國,不亦難乎?若使子率,子必辭。王將使我。」子張疾之。王問於子洩,對曰:「魯雖無以立,必有與斃,諸侯將救之,未可以得志焉。晉與齊、楚輔之,是四讎也。夫魯,齊、晉之脣,脣亡齒寒,君所知也,不救何為?」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行為改變技術原理與運用1.1 行為改變技術的特性1.2 行為改變技術的理論類型1.3 增進個體良好行為的行為改變技術1.4 消除個體不適當行為的行為改變技術1.5 認知行為改變技術 行為改變技術原理與運用行為改變技術是行為原理在許多人類情境的運用(包含兒童養育、教育、輔導、心理治療、企業管理、社會工作等情境),相信所有行為都可由學習得來。行為改變技術的功效,積極而言,可增進個體良好行為;消極而言,能消除個體之不適當行為。茲就其特性、理論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