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9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體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整齊、好看。《海上花列傳》第二三回:「蠻體面個二少爺,難看俚阿好出來做人?」
誠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實而懇切。如:「做人要誠懇。」《北史.卷九一.列女列傳》:「蓋有質邁寒松,心踰匪石,或忠壯誠懇,或文采可稱。」
有目共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睹,看見。「有目共睹」原意指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漢朝徐幹在《中論.卷上.貴驗》一文指出,做人說話要有信用。想要別人信任自己,則要少說多做,確實履行自己所說過的話。時日一久,事情就變得顯明;事實顯明,則只要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有耳朵的人都聽的到,豈可用不實的言辭騙人!後來「有目共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事實極為明顯,眾所周知。如元代李翀《日聞錄》:「日月東出而西沒,有目者所共睹。」是說太陽和月亮從東邊出來西邊落下的自然規律,極為明顯,眾所周知。
懲前毖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懲,引以為戒。毖,謹慎。懲前毖後指以從前的過失為教訓,戒慎不再犯錯。語本《詩經.周頌.小毖》。[例]做人做事要懲前毖後,才不會重蹈覆轍。
利令智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見利忘義,利慾薰心,財迷心竅反義:見利思義,輕財好義,臨財不苟辨似: 「利令智昏」及「見利忘義」都有因私利而做了錯誤事情的意思。 「利令智昏」側重於被利慾所誘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見利忘義」側重於為了利益而不顧道義。 利令智昏 見利忘義 辨似例句 ○ ㄨ 他坦承自己是一時~,才會盜用公款。 ㄨ ○ 做人要講義氣,不能~。
嘲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嘲笑諷刺。[例]做人要謙虛,不可隨便嘲諷別人。
大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態度自然不拘束。《紅樓夢》第六七回:「怨不得別人都說那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文明小史》第四○回:「只他們走出來,身子都是挺直,沒有羞羞縮縮的樣子,我就覺著他比守舊的女子大方得多。」
厚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待人寬厚,不刻薄。[例]他做人厚道,凡事都先為別人著想,所以人緣一向很好。
逼上梁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滸傳》中眾多好漢因受到官府逼迫,上梁山造反。後比喻被迫走上絕路,而做出自己不想做或不應做的事。如:「做人不要太絕,以免把他逼上梁山,做出觸犯法紀的事!」
正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正剛直。[例]他做人做事都很正直,從不徇私護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